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某医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在接受采血过程中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对检验科及护理部的医务人员实施了几近“严苛”的“飞针采血”技能考核,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详尽的处罚措施,以期激励并约束采血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具体处罚措施细化如下: 初次考核不合格者需立即参加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期间需完成至少200次的实操练习。补考机会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除继续接受培训直至技能达标外,将扣除当月绩效奖金的20%。 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除继续接受强化培训外,需在采血岗位进行额外的值班,每次值班时间延长至正常工时的1.5倍,为期三个月,期间需定期参加采血技能培训与考核。扣除季度绩效奖金的30%,并记录在个人职业发展档案中。 造成患者投诉或轻微伤害者立即停止采血工作,接受采血技能、患者沟通技巧与危机处理能力的专项培训,为期两周。罚款1000元,并公开向患者道歉,确保患者满意度恢复。根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岗位降级的处罚,直至技能与态度均达标。 拒绝参与考核或培训者视为严重违反医院规定,立即停职检查,期间无薪,扣除全年绩效奖金,并记录在个人职业档案中,影响未来职业发展。若情节恶劣,将依据医院规章制度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考虑解除劳动合同。 “飞针采血”这几年频频登上热搜,一众来自检验或者护理的老师们因为“飞针”火出圈。 而所谓飞针采血,就是指利用拇指与食指将针头弹射入血管,像射飞镖一样快、准、稳,以达到快速、无痛进针的采血方法。 将采血视为“艺术”的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检验科医生孙金辉作为“飞针采血”的实际发明人,被戏称为医院里的“飞针侠”。 孙金辉最早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发现提高进针速度,可以让采血时的疼痛感减轻甚至无痛。于是开始有意研习这种快速采血技术,甚至在自己的胳膊上反复去触摸,不断去感觉,消毒、下针、抽血、出针,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模拟练习,对手法不断改进,提高穿刺成功率。经过他不断勤学苦练,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采血技术,干净、麻利,下针速度能达到0.1秒。 · 相较于传统采血的进针方式,飞针采血技术强调快速将针头刺入血管,减少了等待进针的时间,从而提高了采血效率。由于进针速度快且准确,人体对穿刺感受到的疼痛会大大降低,这对于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和不适感具有重要意义。 飞针采血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人体解剖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持针的稳定性、手指指力和手腕腕力的正确使用,以及灵活变通的能力。 正是得益于快速、微痛的特点,飞针采血每每见诸报道总能引起网络上的一阵热潮! 这两年,飞针采血成为了热搜上的常客,有不少来自检验或是护理的老师因为掌握了这一技术而得到了广泛宣传。而因其快速、微痛的特点,飞针采血也总是能在网络上引来大量关注。 日前,威海某医院官方公众号发文表示,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采血服务,增强就医体验感,该院检验科组织科室人员在空余时间利用泡沫板刻苦锤炼飞针采血技能,只为减轻患者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感和恐惧感。 沧州市盐山县寿甫中医医院官方公众号发文,由于希望每次为患者抽血时都可以“一针见血”,并减少患者的疼痛,该院检验科医护人员自5月25日起开始每天反复训练模拟采血的动作,开展“飞针采血”比赛。历经一个多月,终于练就“飞针采血”技能。 邹平市人民医院经过4个月的培训与考核成立了“飞针队”。随后该院开展了“飞针”比赛,患者在体验了“飞针采血”后,纷纷给予正面反馈。该院还因此获得了滨州市卫健委的宣传与点赞。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报道中的“无痛飞针侠”们都不是凭空诞生的,谁也做不到看一眼就会,都需要大量的前置练习为基础。 · 练就“飞针”的本领,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人体解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凭多年练就的手感。毕竟对于婴幼儿、肥胖患者这类血管细,肉眼完全看不到的人群,采血时常常会束手无策,这时凭手感摸血管就派上了用场, 有因为“飞针采血”而走红的医务人员表示,进针之前会对患者的血管粗细和皮下脂肪厚度等进行评估,根据个体差异控制进针力度大小、深浅。 总的来说,成功的“飞针采血”需要做到持针稳、正确使用手指指力及手腕腕力、快且准、灵活变通。 也就是说,通过对解剖知识的学习及实践,对各类患者的血管位置、走向深入了解,并且有了足够的经验后,练成“绝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随着飞针采血普及开来,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出现。 采血就是采血,搞这些“花里胡哨”就只为了患者就医体验的一点提升,是否有必要?对于没有把握的人来说,是不是事实上形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内卷”? 更为重要的是,如上述所言,把飞针采血当做检验人的硬性“考核”指标,真的有必要吗? 实话实说,虽然飞针采血具有诸多优点,但并非所有医务人员都能轻松掌握这一技术。此外,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也并非每个患者都能通过飞针采血减轻采血时的痛感。最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接受并喜欢飞针采血这一方式。 当“飞针采血”成为一种必备技能成为一种硬性考核指标,它的意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质了? 检验人,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