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2025医院大检查启动了!

归去来兮 2025-4-1 02:20 PM 49人围观 政策


即将进入4月,全国医保飞检即将如约而至。


01
黑龙江飞检启动会召开
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整治

近日,黑龙江省医保基金监管推进工作会议暨飞行检查启动会在哈尔滨召开。


会议强调,各级医保部门要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作为当前医疗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担当作为,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推动在黑龙江省范围内形成医保基金监管高压态势。

此外,强化大数据赋能,筑牢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管防线,推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健全长效制度机制,坚决遏制医保基金支出不合理增长势头,深度净化医保基金安全运行环境,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与治理。会议还部署了飞行检查启动工作及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问题专项行动。

除黑龙江外,湖南省常德市已于3月23日举行2025年度医保基金监管飞行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签仪式,2025年度常德市级“飞检”正式启动

全国医保飞检即将在全国陆续启动。按照国家部署,4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情况,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飞行检查。“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国家医保局刚刚公布的《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其中通过协议处理挽回基金损失233.63亿元查实欺诈骗保机构2008家,移交司法机关1045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3638家、移交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9734家。联合公安机关侦办医保案件30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741名,涉案金额24.3亿元。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1亿元。2024年,全国共发放举报奖励754人次,奖励金额186.6万元。

严格医保基金监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高压监管基础上,今年的医保飞检监管手段将迎来更进一步升级。



02
药耗追溯码+精准到人

医保监管迈入新时期


年医保飞检的明显趋势是监管范围的逐步扩大和细化。


从自纠自查发布的检查范围来看,今年在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透析、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6个领域的基础上,新增了肿瘤、麻醉、重症医学3个领域。

同时,新的医保基金监管配套政策开始“组合”落地,其中,药品耗材追溯码为飞检提供了强有力抓手。

黑龙江在飞检启动会上部署,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问题专项行动。

3月19日,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的采集应用。自2025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必须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

国家医保局目前已搭建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平台,鼓励药耗生产流通企业上传追溯信息,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据国家医保局披露,截至3月20日,已有超过350家药耗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平台,上传及下载本企业产品的追溯信息,同时有近8000家药耗生产、流通企业咨询追溯信息上传查询相关情况,并积极筹备对接上传工作

除药品耗材追溯码之外,精准到人也是今年医保监管的新趋势。1月8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通知,定点医药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驾照式”计分医保监管对象延伸至医务人员个人

医保部门将为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医保诚信档案。每个人都将获得唯一身份代码,这个代码在全国医保系统就如同个人身份证一样,是终身唯一的,不随户籍地址居住地址而变化,每个人也将拥有自己的医保诚信档案,全面记录其记分情况,以及其他遵守医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伴随其整个职业生涯

3月8日,最高检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稿)》,2024年最高检积极参与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治理,起诉金融、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领域腐败犯罪5081人。协同国家医保局、公安部等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起诉医保骗保等犯罪4715人

智能化监管手段也在今年实现更多飞跃。2024年,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1亿元。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医保基金管理的重要引擎,通过大数据筛查精准识别违规行为,监管死角进一步缩小。

伴随AI大模型在病例审核、费用监测等医疗场景的应用,医保基金监管触角不断延伸拓展,医保基金滥用现象将被有效遏制。



03
检验科如何开展
自查自纠工作?


重点违规类型


通过对近年来各地曝光的案例进行分析,定点医疗机构检验项目存在的欺诈骗保问题主要集中在试剂与收费不符、重复检验、套餐式检验、过度检验、检验与适应症不符、超标准收费等。常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以下方面。


(一)试剂与收费不符


在临床化学检验或临床免疫学检验中,针对同一种检验指标,不同的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对应的特定化验试剂,若医疗机构内对应试剂的进销存与收费项目不符即属于违规行为。如某医疗机构,某个时间段内临床化学检验项目干化学法收费较多,引起数据预警,执法人员实地检查检验科室时,发现该机构并无库存的干化学法检验试剂且实际使用数量较少,实际操作为酶化学法检测,但收取的费用为干化学法。包括:血清总蛋白测定(干化学法)、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干化学法)、涉及数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干化学法)、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干化学法)、血清甘油三酯测定(干化学法)等。


(二)重复检验


对同一检测内容在同一次标本送检中多次收费,如:部分医疗机构医嘱开立系统中的临床化学检验类项目,存在“肝功能9项”和“心肌酶5项”2种常用组合,其中均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项目,当这2种组合在一次送检标本中同时开具即属于违规行为。


(三)套餐式检验


对某一项或某几项有明确适应症的非“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固定搭配“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同时开具。如:“粪便常规”同时收取“粪寄生虫镜检”,其中“粪便常规”为临床一般检验,是普通人群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而“粪寄生虫镜检”则适用于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指导,不应作为常规项目。


(四)过度检验


违反临床诊疗常规,对部分在开具时间层面有逻辑依赖关系的检验项目同时开具。如: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中,对于乙肝病毒的检测,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和“乙型肝炎DNA测定”2种检验项目,其中,“乙型肝炎DNA测定”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前提,如果尚未确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的结果是否为阳性,即尚未确认参保人是否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应当直接开具“乙型肝炎DNA测定”。


(五)检验与适应症不符


开具与本次就诊病情无直接关联的检验项目。如对于“B型钠尿肽(BNP)测定”这一检验项目,B型钠尿肽(以下简写为“BNP”)是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利钠肽,心室肌细胞为BNP的主要储存和释放部位,是临床上常用的、最稳定的心功能损伤标志物。若患者无心脏病、呼吸困难等相关诊断,却开具本项目,有极大的超适应症检验的可能性。


(六)超标准收费


违反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收费政策规定,超限定价格、改变计价单位收费等收费并进行医保结算的行为。如:临床一般检验中“胸腹水常规检查”以次为计价单位,若以送检标本数量计算,每日计价超过1次则高度疑似为超标准收费行为。


(七)虚(多)记费用


医疗机构对实际未实施的诊疗项目、未使用的药品、耗材进行收费,或者收费数量超过实际开展、使用的数量,实际治疗数量与医嘱、收费不符,耗材使用数量与收费数量严重不符。



筛查规则


(一)HIS数据与医保数据是否相符


比对医院HIS系统数据和医保数据,筛查医院自立收费项目,与医保报销项目进行比对,排查是否存在自立项目收费、串换(虚记)收费等情况。


(二)医保数据与医疗设备数据是否相符


1.筛选检查项目数量靠前的医保数据,针对有计数功能的医疗设备,医院需配合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2.针对无计数功能的医疗设备,筛查某一段时间或者某一天的收费最高值,与设备阈值相比较,核查是否存在虚假上传医保数据情况。


(三)极量分析,查找可疑情况


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诊疗项目的数量和耗材极值进行统计分析,如进行一人次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检验需要1份试剂盒(耗材),核查耗材数量是否相符,进行个案分析。如某几种临床检验项目数量医保结算量较大,分析是否存在指向性。

2.筛查医院药品、耗材、诊疗、临床检验项目数量。对于使用量较大的药品、耗材、试剂、临床检验项目,结合住院人次、疾病病种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超限使用、过度检验等情况。

3.具有资质的临床检验人员数量,排除休息时间,核查项目使用数量和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极量是否相符。

4.统计分析不同就诊患者临床检验项目医保结算金额的平均费用标准差,如标准差较低,则需筛查不同患者发生的临床检验项目是否存在雷同,是否涉嫌套餐收费。


(四)聚类分析,查找疑点指向性


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诊疗信息(使用相似种类、相似数量的非“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的就诊记录)进行聚类,形成病种特征模型,使用热力图等方式展示,观察指向性(如病种、医生等),是否存在人次数接近的情况,分析是否涉嫌捆绑收费。


(五)进销存筛查


筛查相关检验耗材进销存数据,与对应的临床检验项目上传次数,是否吻合。根据临床检验项目所需使用的耗材,盘点某时间段内的进、销、存信息,与上传医保项目所对应使用量进行比对,筛查是否存在收费数据大于耗材采购或出库数量。

来源: 数智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