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一文全总结清楚

归去来兮 2025-2-20 05:00 PM 29人围观 医学



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是风湿性疾病的一大特点,即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自身抗体检测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大帮助。但任何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有一定范围,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阴性率,因此诊断不能单纯根据抗体检查结果,而应该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现在应用于风湿病学临床的主要自身抗体有以下5大类。




(1)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


其靶抗原是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各种蛋白酶等多种物质,除了在细胞核,也在细胞质及细胞器中存在。因此现在对于ANA 靶抗原的理解,已由传统的细胞核扩大到整个细胞。根据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将 ANA分成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抗核仁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五大类。其中抗非组蛋白抗体中包含一组可被盐水提取的可溶性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的抗体,即抗ENA抗体,对于风湿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活动度无关。ANA阳性应警惕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可能,但正常老年人或其他疾病如肿瘤,血清中可能存在低滴度ANA。不同成分ANA有其不同临床意义,具有不同的诊断特异度。


(2)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其靶抗原为变性IgG分子的Fc片段。变性的IgG可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产生,也可以为IgG抗体参与免疫应答与相应抗原结合发生变性时产生。因此RF阳性不仅可见于RA、pS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LE、SSc(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 CTD,亦见于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其他疾病以及约5%正常人群。RF在RA的阳性率为80%左右,但特异性较差。


(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其靶抗原为中性粒细胞胞质的多种成分,其中丝氨酸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与血管炎密切相关。该抗体对血管炎诊断有帮助。


(4)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


其靶抗原为各种带负电荷的磷脂。目前临床常检测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狼疮抗凝物。这些抗体常见于抗磷脂综合征、SLE等CTD,主要引起凝血系统改变,临床上表现为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和病理妊娠等。


(5)抗角蛋白抗体谱:


其靶抗原为细胞基质中的聚角蛋白微丝蛋白,该组抗体对RA特异度较高,且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临床常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AKA)及环瓜氨酸肽(CCP)。其中CCP为根据聚角蛋白微丝蛋白的cDNA序列而人工合成的环化肽,抗 CCP 抗体在RA诊断中较AKA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常见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

注:抗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DNA抗体,抗单链DNA抗体;SLE,系统性红斑狼疮;CTD,结缔组织病;SS,干燥综合征;SSc,系统性硬化症;PM/DM,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参考文献

葛均波、王辰、王建安《内科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章内容由“MIR医学仪器与试剂”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