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素素[1] 点评专家:冯品宁[2]、丘熙廉[2] 单位:[1]桂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由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引起的自主性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通过醛固酮激素的过度分泌,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肾上腺源性的高血压,伴或不伴低钾血症、碱血症及肌无力等。 患者女,62岁,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持续半天至1天不等,伴腰骶酸痛、肢倦、夜尿频,外院查头颈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颈椎间盘突出。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ST-T改变。钾:1.72mmol/L。考虑后循环缺血、低钾血症予改善循环、补钾等处理后,复查钾:2.90mmol/L,头晕症状较前减轻,予带药出院。2024年10月23日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予1.头晕查因;2.冠心病?收治入院,进行下一步诊治。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2024年10月23日入院后查体:BP139/79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听诊心率83次/分,律齐,各心脏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急诊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组合:C反应蛋白(超敏)CRP 66.24mg/L↑,中性分叶粒细胞NEUT# 6.65x109/L↑,单核细胞MO# 0.70x109/L↑,红细胞RBC 3.43x1012/L↓,血红蛋白Hb 96g/L↓,红细胞比积Ht 0.287↓,血小板压积PCT 0.288%↑; 急诊生化组合:钾K 2.65mmol/L↓★(危急值),二氧化碳CO234mmol/L↑,尿素UREA10.1mmol/L↑,渗透压Osm297.1mOsm/L↑,白/球比值1.20↓,胆红素5.6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U/L↑,乳酸脱氢酶258U/L↑; 心肌标志物组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化学发光法) 0.07ng/mL↑,高敏肌钙蛋白T(TnT-T)(发光法) 0.019ng/mL↑,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测定(发光法) 578.0pg/mL↑; 出、凝血常规:D-二聚体(D-D)测定 0.57mg/LFEU↑,纤维蛋白原 FIB4.23g/L↑。 因血钾 2.65mmol/L↓★(危急值)予静脉及口服补钾。 2024年10月24日查电解质组合钾:2.48 mmol/L ↓★(危急值)。 予静脉及口服补钾后,2024年10月25日急诊血钾:3.19mmol/L ↓。 2024-10-27 急诊生化组合:钾 2.84mmol/L↓,钠148mmol/L↑,二氧化碳 31mmol/L↑,尿素UREA 8.9mmol /L↑,渗透压 309.7mOsm/L↑,阴离子间隙.84mmol/L↑;肾素/醛固酮检测(立位):肾素(立位)1.8↓,醛固酮(立位) 844.00↑;肾素/醛固酮检测(卧位):肾素(卧位)<0.5↓,醛固酮(卧位)600.00↑,血皮质醇、ACTH正常。 CT:1.左肺少许小结节,考虑炎性结节;左肺上叶下舌段、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双肺下叶纤维灶和/或节段性肺不张。2.肝S2小囊肿。3.右肾小钙化灶。4.双侧胸腔少量积液。5.左侧肾上腺及右侧肾上腺外侧肢结节,考虑腺瘤可能大。 B 超:左肾上腺区病变,考虑良性肾上腺腺瘤可能? 结合以上检查结果,目前诊断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建议一个月后行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
12月17日行 PET-CT 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APA,右侧肾上腺增生或小腺瘤(无功能)可能。诊断肾上腺腺瘤(左侧,醛固酮瘤)。排除相关禁忌后,于12月25日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肾上腺切除术”。 【术后病理】 病理活体组织诊断:(左肾上腺肿物)送检肾上腺及脂肪组织一块,大小6×5×3cm,形态学符合肾上腺皮质腺瘤。 患者血钾多次危急值,予静脉及口服补钾后,患者仍反复低钾,效果不明显,患者2024年10月23日至手术后血钾变化情况如下: 行“腹腔镜左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予镇痛、补钾、降压、肠外营养支持等,患者基本情况平稳,血压控制良好,手术伤口恢复可,无诉特殊不适。2024年12月29日复查血钾:4.68,请示上级医师后予办理出院。 根据本病例就诊经历分析,该患者反复低钾甚至多次危急值,通过影像学、相关实验检查(卧立位肾素醛固酮检查、生理盐水及卡托普利、AVS等功能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确诊肾上腺腺瘤(醛固酮瘤)导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腺瘤(醛固酮瘤)是一种肾上腺皮质腺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能够自主分泌大量醛固酮,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醛固酮分泌的自主性:醛固酮瘤细胞不受正常生理调节机制(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控,能够自主分泌大量醛固酮,这种异常分泌导致体内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 2.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病理影响: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其作用机制包括: (1)保钠和保水:醛固酮通过增加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促进水的重吸收,导致体内水钠潴留。 (2)排钾:醛固酮促进钾离子的排出,导致低血钾。这也是本病例患者予静脉及口服补钾后仍反复低钾的原因。 肾上腺腺瘤(醛固酮瘤)导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为轻至中度血压升高;低血钾、高尿钾;尿pH偏碱性,碱血症;低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对于单侧病变(如醛固酮瘤或单侧肾上腺增生),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首选,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药物治疗(对于双侧病变或不能手术的患者),使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或依普利酮)可有效控制症状,但无法根治。本病例患者经“腹腔镜左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停用降压药物,血压依然正常,头晕改善,同时血钾恢复正常。 (1)持续性血压>160/100mmHg、难治性高血压(联合使用3种降压药物,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140/90mmHg;联合使用4种及以上降压药物,血压<140/90mmHg) (2)高血压合并低血钾(包括自发性或利尿剂诱发者) (3)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 (4)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者)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5)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症筛查指标。目前主要有4种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高钠饮食、氟氢可的松试验、生理盐水输注试验及卡托普利试验。 根据临床表现和特殊实验室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定性诊断并不困难。定位诊断包括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基因检测等。 通过该患者的诊治经过,让我们感悟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低血钾伴血压高的患者一定要首先想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需要结合病史逐一排查。其中肾上腺疾病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低血钾的常见原因,尤其是醛固酮增多和皮质醇增多导致的更常见,该类患者明确诊断后,通过微创手术治疗会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解除高血压、低血钾的危害,受益匪浅。
冯品宁、丘熙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赵素素医生的这篇文章从医学检验和临床诊断的角度,详细记录了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诊治过程,专业性强,内容准确。文中对患者反复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以及诊断思路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尤其是对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例如,患者卧位和立位的肾素、醛固酮水平检测结果,以及肾上腺CT发现的肾上腺结节,都为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通过这样一个典型的病例,笔者生动地展示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文章不仅为临床医生在相关检验项目的选择和解读上提供了指导,也可作为人民群众的科普读物参考。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据引用和病理生理机制的阐述,文章将更具深度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郑芬萍,李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规范化诊治[J].浙江医学,2021,43(21):2279-2283.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9):727-736. [3]李嘉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压人群筛查及分型诊断技术的临床分析和发病机制探索[D].中南大学,2023.DOI:10.27661/d.cnki.gzhnu.2022.000822. [4]O′SHEAPM,GRIFFINTP,DENIEFFES,etal.Thealdosteronet oreninratiointhediagnosisofprimaryaldosteronism:Promisesandchallenges[J].IntClinPract,2019,73(7):e13353. [5]廖华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侧术前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广州医科大学,2024.DOI:10.27043/d.cnki.ggzyc.2024.000295. [6]ZennaroMC,BoulkrounS,Fernandes-RosaFL.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primaryaldosteronism[J].NatRevEndocrinol,2020,16(10):578-589. [7]方晨,戴军,赵菊平,等.基于CT影像的手术决策治疗单侧醛固酮腺瘤疗效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3,38(09):656-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