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检验人多学一点,可能就少了一场医患纠纷

归去来兮 2025-2-19 04:48 PM 48人围观 杂谈


一位检验科同仁反映,一位患者因为多次检查血糖均正常,尿糖却一直3个加号,几次到检验科吵闹。正赶上他们医院等级评审的档口,检验科主任很是挠头,叮嘱他尽快和临床沟通,找出检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说到这里,有必要先温习一下检验科检测血糖和尿糖的原理,以及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以排除是检测结果不准造成的问题。


一、血糖检测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血糖的定量测定目前多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样本,国际推荐的参考方法是己糖激酶法,该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强、干扰小,但试剂较昂贵。国内多采用原卫生部临检中心推荐的葡萄糖氧化酶法。


己糖激酶法检测原理为:血清(浆)葡萄糖和ATP在己糖激酶催化下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与ADP。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同时NADP+还原成NADPH和H+。NADPH的生成速度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3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的升高速率,可计算出血清(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己糖激酶法是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推荐的葡萄糖测定参考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浆)葡萄糖的原理为:葡萄糖被葡萄糖氧化酶氧化为葡萄糖酸,同时氧和水被转化成过氧化氢释放出来。在色原性氧受体存在时,过氧化物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并使色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即Trinder反应。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葡萄糖氧化酶法线性范围至少可达22.24mmol/L,回收率94—105%,批内CV0.7—2.0%,批间CV2%左右,日间CV2—3%,与己糖激酶法相关性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能满足临床要求,操作简便,适合常规检验。本法第一步反应特异性高,第二步反应特异性较差,因此干扰往往发生在第二步。一些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胆红素、尿酸和谷胱甘肽等,可与色原性物质竞争过氧化氢,从而消耗反应体系所产生的过氧化氢,产生竞争性抑制,使测定结果偏低。然而在本法实际测定条件下,如果样本中血红蛋白不超过10g/L、胆红素不超过342umol/L、维生素C不超过30mg/L、氟化钠不超过2g/L、尿素不超过46.7mmol/L、尿酸不超过2.97mmol/L、肌酐不超过4.42mmol/L、半胱氨酸不超过4.1mmol/L、甘油三酯不超过5.65mmol/L、胆固醇不超过4.40mmol/L时,都不影响血糖的测定结果。但左旋多巴超过100mg/L、谷胱甘肽超过100mg/L时,可引起负干扰;半胱氨酸超过10mmol/L时,会产生相当于0.72mmol/L葡萄糖的正干扰。


二、尿糖检测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尿糖测定有试带法和班氏法。试带法的检测原理是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葡萄糖氧化酶先催化尿中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进一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氧化色素原而产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尿中葡萄糖含量。过氧化氢污染、强氧化清洁剂、过氧化物酶会造成假阳性结果。而标本久置、尿酮体浓度超过0.4g/L、高比重尿、酸性尿、左旋多巴、水杨酸盐、大于500mg/L的维生素C、氟化钠等可能造成假阴性。


言归正传,遇到检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不一致、或检验结果之间互相矛盾的,我们检验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先确认检测结果是否正确,再考虑其他问题。检验科经过认真核实,以上干扰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的情形均不存在,也就是说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都是准确的。


经过和肾内科医生的沟通,肾内科指出造成尿糖增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血糖过高,血糖高超过肾糖阈即会出现糖尿;第二是肾脏本身的疾病,导致肾糖阈降低,患者血糖正常也可以高过降低的肾糖阈而出现糖尿;第三可能与患者服药、饮食、急性应激等有关。经肾内科医生建议,考虑患者可能为肾性糖尿,但不能排除肾小管性酸中毒和Fanconi综合征的可能。最终患者经上级医院确诊为良性肾性糖尿,未予特殊处理。


本案例因检验科结果不一致,险些造成医患纠纷,发人深省。这也提示了检验科工作者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早些找到症结,向患者解释清楚,有可能避免更大的纠纷。

参考文献

顾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玉隆总主编《实用检验医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