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共识发布!tNGS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探索迈入新阶段

归去来兮 2025-1-2 11:22 AM 38人围观 医学

前言


感染性疾病仍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及时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如涂片镜检法、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临床检测中发挥着各自优势,但也存在不同的局限性。随着测序技术和平台的不断进步,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展现出显著的潜力和优势,其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为保证tNGS在临床应用更加规范,提高tNGS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的质量,明确tNGS应用场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卢洪洲牵头,联合全国41家医院感染、检验、微生物、危重症方向近60名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的《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2024年12月在《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出版。


《共识》于2024年年初启动,9月于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4年年会暨第十五届结核病东方论坛正式发布。《共识》汇集多方智慧,采用2011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方法,对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了评估,旨在为tNGS技术在临床抗感染诊治能力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助推精准医疗和全球健康管理的进步。


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科主任丁立、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汤伟、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华大基因CEO赵立见、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病毒学系潘烈文、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袁静


01

tNGS临床送检指导建议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类型复杂,如病毒、细菌、真菌、其他非典型病原体或混合感染等。而感染传统培养阳性率较低,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明确病因,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降低重症风险[1,2]。《共识》针对疑似呼吸道系统、血流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脊柱关节等感染情况,给出了明确的tNGS送检指导意见。

建议1

对于以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的非重症患者,建议进行tNGS检测:

(1) 传统微生物检测尚未明确病原体;

(2)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2~3 d效果不佳;

(3) 高危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肥胖、存在基础疾病等(B2b)。


建议2

对于以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非重症患者,建议进行tNGS检测:

(1)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2~3 d效果不佳;

(2) 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阴性的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脑炎和疑似颅内感染占位性病变;

(3) 新生儿(B2b)。


建议3

对于以下疑似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 的非重症患者,建议进行tNGS检测:

(1) 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阴性;

(2)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2~3 d效果不佳;

(3) 儿童、孕妇、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B2c)。


建议4

对于以下疑似泌尿系统、脊柱关节感染的患者,建议进行tNGS检测:

(1) 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阴性;

(2) 经验型抗感染治疗2~3d效果不佳(B2b)。


02

区分tNGS及mNGS的

临床送检场景和优劣势

社区性感染暴发应采取准确、快速、全面的方法以尽快明确病原体,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方可根据病原体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tNGS针对的是已知的、临床常见的病原体,因此对于新发病原体,该方法很有可能会发生漏检,此时mNGS具有病原体覆盖更广的优势,共识明确区分了mNGS和tNGS的送检场景和优缺点[3,4]


建议6

对于以下感染情况,优先考虑mNGS送检:

(1) 传统方法检测病原体尚未明确且病因不明的危重症患者;

(2) 病因不明的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患者;

(3) 社区聚集疑似新发病原体暴发流行的病例(B2b)。



03

tNGS样本采集送检规范

《共识》指出样本采集环节建议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如果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进行采集。样本的选择须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流行病学、病原体特性、受累器官及感染部位等状况综合考虑,共识强调了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范。怀疑上呼吸道感染时,可选择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怀疑下呼吸道感染,尽可能采集BALF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4

tNGS检测及数据分析

基于不同技术的tNGS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基于探针捕获技术的tNGS (hybrid capture-based tNGS,hc-tNGS) 通过设计特异性探针捕获目标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可以显著提高对目标病原体检测的序列数和覆盖度,可检测几百到几千个靶标[5];基于多重PCR技术的tNGS (multiplex PCR-based tNGS,mp-tNGS)通过设计多重PCR引物对目标病原体的核酸进行富集,实验步骤相对简单快捷,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建库和测序流程,适用于检测几十到几百个靶标[6]

建议10

对于基于探针捕获技术或者多重PCR技术的tNGS技术各有优缺点,实验室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适用场景、样本类型、预期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C4)。


测序数据量直接关系到tNGS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数据量可以提高低丰度病原体的检出率,并且有助于区分真正的病原体序列与背景噪音,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7,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诊断需求的提升,医院内部检测能够显著缩短样本处理和结果报告的时间,有助于医疗团队更迅速地获取关键的诊断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紧急护理,也有助于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在复杂病例中,更短的检测周期可为临床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 探讨争取时间,有助于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建议14

建议下机数据中单样本平均数据量≥1 M,识别正确率超过99.9%的碱基占比(Q30) ≥ 85% (B3b)。


建议17

实现tNGS医疗机构本地化检测能够较好地进行实验室管理与人才培养,提高对抗传染病的应急响应能力(D5)。


05

tNGS长读长展望

随着测序技术水平的不断突破,其读长实现了从数千碱基到数百万碱基的飞跃,即靶向长读长测序。长读长有助于提高拼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靶向特定基因区域,可以用于病原体的识别和追踪,帮助研究病原体的传播路径、基因型变异及地域性流行病的特征。靶向长读长测序可通过特定的捕获技术,对临床标本中微生物的核酸,耐药/毒力基因进行靶向富集,从而获得更多的检测数据信息[9]。靶向长读长测序以其便携高效、长读长等特性,能够在微生物的种类鉴定及发现新型(未知)耐药突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0]。尽管长读长测序在准确性和灵敏度上有优势,但目前其成本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临床应用中,仍然需要突破。



总 结












tNGS在病原体诊断中的发展充满潜力,未来将在多个方面促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将不仅促进tNGS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标准化应用,还将有益于业界的良性互动,为提升临床抗感染诊治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临床医生为患者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诊疗服务,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加速治疗决策、控制耐药性及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for COVID-19(trial version 10)[J]. Chin J Clin Infect Dis, 2023,16(1):1-9.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3.01.001.

[2]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for COVID-19(trial version 10)[J]. Chin J Clin Infect Dis, 2023,16(1):1-9.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3.01.001.

[3] Li N , Li S , Tan W ,et al.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 the family outbreak of psittacosis:the first reported family outbreak of psittacosis in china under covid-19[J].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1,10(1):1418-1428. DOI:10.1080/22221751.2021.1948358 .

[4] Houldcroft CJ , Beale MA , Breuer J .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insights from viral genome sequencing[J]. Nat Rev Microbiol, 2017,15(3):183-192. DOI:10.1038/nrmicro.2016.182 .

[5] Houldcroft CJ , Beale MA , Breuer J .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insights from viral genome sequencing[J]. Nat Rev Microbiol, 2017,15(3):183-192. DOI:10.1038/nrmicro.2016.182 .

[6] Yin Y , Zhu P , Guo Y ,et al. Enhancing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diagnosis:Implementation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of multiplex pcr-based and hybrid capture-based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J]. EBioMedicine, 2024,107:105307. DOI:10.1016/j.ebiom.2024.105307 .

[7] The Committee of Chinese Laboratory Medical Education,Chinese Thoracic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xpert consensus on nucleic acid of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pathogens in adul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2023)[J]. Med J PUMCH, 2023,14(5):959-971. DOI:10.12290/xhyxzz.2023-0338.

[8] Guo Y , Li Z , Li L ,et al. A dual-process of targeted and unbiased nanopore sequencing enables accurate and rapid diagnosis of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J]. EBioMedicine, 2023,98:104858. DOI:10.1016/j.ebiom.2023.104858 .

[9] Guo Y , Li Z , Li L ,et al. A dual-process of targeted and unbiased nanopore sequencing enables accurate and rapid diagnosis of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J]. EBioMedicine, 2023,98:104858. DOI:10.1016/j.ebiom.2023.104858 .

[10] Tang C , Wu L , Li M ,et al. High-throughput nanopore targeted sequencing for efficient drug resistance assa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 Front Microbiol, 2024,15:1331656. DOI:10.3389/fmicb.2024.1331656 .


滑动查看

来源: 华大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