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三系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液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禁忌症 严重出血的血友病 晚期妊娠患者慎做 小儿及不合作者不宜做胸骨穿刺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可换部位操作 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务必由门诊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 门诊/住院病历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所有开单项目。穿刺医生术前需再核对一次。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性别及病历号。 选好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但容易滑针,患者仰面位易紧张。 髂后上棘穿刺点(最常用) 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造血更活跃,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或造血功能减低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体位 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时取侧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找穿刺点时可先用手掌找出髂后最突出的部分,后用手指按压定位,不易出错 骨髓穿刺术具体步骤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外科戴手套方法),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皮肤、皮下及骨膜表面。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刺穿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转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骨髓时病人感到一种特殊的酸痛感,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涂片吸取量以0.1~0.2ml为宜,留其余标本量视情况,一般在3~5ml/管。进行活检术时则将穿刺部位皮肤压紧固定,右手执手柄以顺时针方向进针至骨质一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在针座后端连接1.5cm和2.0cm接柱,再插入针芯,继续按顺时针方向进针,深度达1.0cm左右),再转动针管进针,微微摇动针管前端的沟槽即可将骨髓组织离断。按顺时针方向退针至体外,取出活检骨髓组织,植入95%乙醇或10%甲醛固定送检。 助手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左手固定载玻片,右手持一盖玻片进行推片,保证骨髓液均匀推开,涂片数张并风干作有核细胞计数及备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穿刺部位敷以消毒纱布,胶布固定,并叮嘱患者压迫伤口10~15分钟止血。 优化于改进 利多卡因局麻的起效时间为1分钟左右,碰到怕痛的患者可以增加药量并加以局部按摩,让麻药与组织充分作用。 进针深度关系到抽吸的骨髓液质量及检验结果,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骨小梁之间骨髓小粒丰富,是最佳取样位置,而正常骨皮质厚度为1~3mm,当穿刺针突破皮肤及皮下组织后,进针骨皮质5~10mm,感到阻力消失,为最佳进针深度。 控制进针操作时间在5分钟内,防止骨髓液凝固影响标本质量。 少部分患者由于过度害怕、紧张焦虑,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可有恶心呕吐或晕厥,可让患者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嗅芳香胺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标本保存及运输,也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务必等待玻片上骨髓液完全干燥之后再装盒运输。标本采集后应及时检测,最好在2h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