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浩 单位|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直译是单克隆蛋白,定义是一种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值所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轻链、重链等),不仅英文首字母是M,还和M开头的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故称M蛋白。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篇M蛋白干扰临床生化检测的文献报道,涉及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检测项目。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未引起实验人员的足够重视,往往发出一些不准确的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某日生化室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突然前处理流水线的报警打破了应有的“宁静”。由于本院标本量巨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实验室采用了日立公司的流水线,前处理可以将标本离心和开帽。但是当遇到血少、离心不彻底或者有血丝的时候机器会报警。这时候前处理报警了,笔者仔细观察样本,发现样本貌似是离心不彻底。 于是笔者又用离心机对样本二次离心。但是当笔者将二次离心后的血清倒入EP管时,发现血清很粘稠,这引起了笔者的警觉。因为笔者之前注意到M蛋白的存在会影响离心效果。笔者猜想此血清应有大量M蛋白,总蛋白和球蛋白结果应该会很高。但是当结果出来后,却让笔者大吃一惊。 患者球蛋白虽然很高,但总蛋白居然是正常的。而且血钙居然只有1.14mmol/L,已经触发了本科室的危急值。如图一。 图一 患者最开始的生化结果 这立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于是笔者立刻查看机器状态,发现当日生化质控在控,该结果所有反应曲线正常。该结果并没有引起机器报警(如果血清有凝块会触发会机器产生加样异常的报警),于是笔者立刻查看该患者的其它检测结果。具体结果如下。 图二 患者三天前急诊室的生化结果 图三 患者的血常规结果 图四 患者的免疫固定电泳结果 图五 患者的蛋白电泳结果 患者三天之前的急诊生化显示总蛋白高达98.3g/L,球蛋白高达71.4g/L。虽然急诊检验室和生化室采用的是不同公司的仪器和试剂,即使是三天之前的结果两者也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距。从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可以看出患者血清中有大量的M蛋白,类型为κIgM。 难道是M蛋白干扰了检测结果,于是笔者准备用生理盐水手动稀释血清后再检测总蛋白和白蛋白结果。当笔者用加样枪吸取血清时,发现血清异常粘稠,手稍微放快吸样速度就不能完全将血清吸出来。 难道是M蛋白的存在使血液异常粘稠导致仪器检测时不能充分吸取样本,从而使检测结果假性偏低?于是笔者小心翼翼吸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3倍上机检测。结果显示总蛋白为92.8g/L,球蛋白为69.3g/L。笔者又用去离子水稀释血清,结果显示总蛋白为92.3g/L,球蛋白为68.8g/L基本上和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结果相同。这就符合急诊室的结果了。 为了排除仪器加样产生的误差,笔者将该血清稀释前的前后两个样本的部分项目重新上机检测做比对,结果显示机器加样一切正常。于是笔者将除了钾钠氯以外的结果全部用生理盐水稀释3倍后的血清进行检测。基本上所有结果都升高了,结果如图六。前后对比如表一。 笔者和临床大夫进行了沟通,临床上也初步怀疑患者有血液疾病,正在等待骨髓穿刺结果。笔者最终将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结果发送给临床。 图六 患者稀释后的结果 表一 患者生化结果稀释前后及其比值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瘤浆等疾病产生的M蛋白引发的胶冻样血清产生的高球蛋白和总蛋白结果笔者已经见过好多,但对吸样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结果假性降低笔者还是以一次见到。 该患者稀释前血钙为1.14mmol/L,稀释后血钙为1.63mmol/L,按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推荐的校正公式,该患者的血钙校正结果为2.04mmol/L,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需要报危急值来给临床带来疑惑。 虽然流水线可以将样本进行离心和拔帽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但是代替了人工上机,以至于检验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样本状态。从而有可能发送错误的报告来误导临床。还是应了检验界那句老话:再先进的仪器也永远代替不了人工。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