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小小“传单”,拿捏

归去来兮 2024-11-14 05:58 PM 120人围观 技术


作者|肖婷,廖晓艳,佟昊,廖元梦

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
前言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原发性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主要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型外周血特征为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


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仔细评估和随访[1]。因为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常被称为“接吻病”。


本文分析了一例IM并发脑炎的少见病例,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对IM的理解,提升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并促进及时、有效的干预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案例经过
}

男,19岁,双眼眼睑浮肿10天,发热7天,最初有咽肿痛、伴头晕乏力。该患者2022.1.27-1.28先后就诊于我院门诊6个科室,分别为发热门诊、眼科、乳甲外科、肾科、血液科、感染科,最后收治于感染科治疗7天。门诊各科初步诊断、建议、处理等如下:



门诊就诊时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1.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散点图、DI-60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如下:





2.尿常规结果



3.肝肾功结果



4.病毒检测结果



5.TBNK结果



6.骨髓涂片流式检查结果




7.B超提示



该患者诊断:1.EB病毒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EB病毒性肝炎。


诊断依据:

1.患者青少年 男性,起病急,病程短;以“咽痛、眼睑浮肿、发热”为表现;

2.查体: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黄豆至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咽部可见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

3.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EB病毒抗体、病毒定量阳性,转氨酶明显增高,影像学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脾大,否认既往肝炎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故诊断。


治疗:1.更昔洛韦抗病毒;2.异甘草酸镁保肝3.嘱患者卧床休息,警惕脾破裂。


出院1周后,2022.1.14该患者又因“头昏伴行走不稳”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各种检查后于2022.2.21收入我院神经内科,于2022.3.7出院,共住院14天。神经内科诊断及治疗如下:



{
案例分析
}

该患者IM和小脑炎诊断明确。


IM的诊断标准依据《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1]如下:




该患者除了无肝脏肿大,其它主要的临床表现均有,且原发性实验室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和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符合确诊病例。


《临床血液学第四版》IM的诊断标准如下:



该患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IM鉴别诊断:要注意鉴别巨细胞病毒、腺病毒、 弓形虫、嗜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及风疹病毒引起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和HIV等感染者外周血中也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其比例常为3%-5%。根据病原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不难鉴别[1]。该患者抗-风疹病毒-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G阳性说明其既往感染过。


小脑炎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小脑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这些病因可能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结核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等。小脑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一般症状。

2.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站立不稳,如醉酒状,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等神经系统症状。

3.吟诗样语言、构音障碍等言语障碍。

4.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有文献报道EBV感染后小脑炎特征是急性或亚急性小脑功能障碍的体征以及正常的脑脊液(CSF),血清 EBV抗体升高[2,3]MRI在感染后小脑炎患者中的作用有限,因为MRI显示大多数患者没有异常[4]


结合该患者EBV感染病史,患者再次入院时EBVDNA为阴性,抗体仍为阳性,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确定EBV感染后小脑炎。文献报道EBV型小脑炎以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和构音障碍为特征。EBV小脑炎在成人中很少见,与自身反应性抗体的存在有关,特别是抗神经元抗体。EBV小脑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降低该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5,6]


{
案例总结
}

IM在青少年及年轻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尽管多数病例能够自行缓解[7,8],但已确认存在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这不容忽视。


本案例中,患者因IM多样化临床表现,在初期就诊时辗转于多个科室之间,延长了确诊时间,凸显了当前医疗体系中临床科室细分带来的挑战:医生往往专注于自身领域,而对跨系统疾病的认识可能有所不足。因此,提升临床医生对IM全面临床特点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面对IM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无论患者首诊于哪个科室,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都应成为初步评估的常规步骤。这不仅有助于快速锁定IM的可能性,也为后续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该患者最初就有完整血常规+复检结果可能会得到更及时的诊治。


总之,加强跨学科沟通与合作,提升医疗团队对IM及其并发症的整体认知,是优化患者诊疗体验、缩短确诊时间、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


当然,血常规检查作为IM诊断中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异型淋巴细胞的镜下形态识别更是诊断中的亮点,要求检验工作者具备高度的形态识别能力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将平凡的血常规检查转化为精准诊断的利器。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11): 905-911.

[2] ERZURUM S. Acute Cerebellar Ataxia and Hearing Loss as Initial Symptom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J].

[3] ITO H, SAYAMA S, IRIE S, et al. Antineuronal antibodies in acute cerebellar ataxia following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 Neurology, 1994, 44(8): 1506-1506.

[4] SCHMIDT S, CORDT-SCHLEGEL A, HEITMANN R. Guillain-Barr syndrome during treatment with ofloxacin [J]. Journal of Neurology, 1993, 240(8): 506-507.

[5] MUSCAT K, GALEA R, VELLA M. An Adult Case of Acute EBV Cerebellitis[J]. Internal Medicine, 2016.

[6] D’AMBROSIO E, KHALIGHINEJAD F, IONETE C.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in an adult case of post-­EBV cerebellitis[J].

[7] NAUGHTON P, ENRIGHT F, LUCEY B.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new concepts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epidemiology, and host response [J].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37(3): 157-163.

[8] LEUNG A K C, LAM J M, BARANKIN B.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An Updated Review [J]. Current Pediatric Reviews, 2024, 20(3): 305-322.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