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书忍、赵强、付广真、钱书虹、刘萃红、张靖宇、吕少刚、时光、张文静、马丽伟、王万海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单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成立于1932年,经过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科室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临床实验诊断科室,日常开展检验项目700余项。在“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科室获全国检验专科声誉排行榜第16名,华中地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第1名。 图源郑大一附院(官网:https://www.zdyfy.com/ksdh1/jyysxyxb/jyk2)
随着医疗条件提升,样本体量不断增加,检验科对检验质量的执着及高水平临床服务的追求始终如一。在当前医疗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对检验科的检测质量和临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检验科生化专业组为例,在日常高效、准确完成100多项检测项目之余,更致力于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目前,生化室专业组拥有多套国际先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如何在不断优化设备及检测流程效能的前提下有效节约科室的成本,实现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赋能临床决策成为本专业组关注的重点。下面以我们的一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合数字化智能分析软件为例分享我们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 在我科已有的高效运作模式下,每日9点-11点该仪器需处理约400份样本。而采用三个完全复制的平行分析模块方案(图1),不但增加了定标、质控成本,还增加了低频使用项目试剂不稳定的风险。为了确保检测质量及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需投入大量精力,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仪器间比对检测。 图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全平行方案项目分布图 (备注: c7X-Y 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第X个模块 Y:试剂仓名称) 科室原有工作效率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留给进一步优化的难度较大,在专业应用支持的协助下,我们借助专业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程优化软件对当前模块数据进行了深入剖析。 【方案优化前】模块处理每个样本TAT约为17分钟,而样本退出的平均时长则控制在10分钟左右(图2)。 图2 优化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量及TAT分析 经过科室头脑风暴讨论,决定采用完全不平行方案。根据数量最多的前十个检测项目,对模块间的工作量进行重新分配。同时关注特殊项目的分配,比如反应类型与其他项目有别的,加样类型特殊的项目。最终制定的试剂加载方案如图3所示,减少了试剂加载的数量,缩短了试剂在机时间。 图3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全不平行方案项目分布图 (备注: c7X-Y 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第X个模块 Y:试剂仓名称) 【方案优化后】样本平均TAT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每小时样本退出数由原来的171增加到177个(如图4所示);模块间试剂平行放置量减少 60%;在质量控制方面,项目定标和质控成本减少66.7%,质控分装量减少10%,平行比对量减少66.7%,开放试剂盒使用减少66.7%,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通过这些优化措施,科室在维持了高水平的检测质量和快速响应能力同时,更显著降低了科室运营成本。此次优化充分展现了数字化工具、多学科交叉共融及应用支持、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智慧的力量,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验。 图4 优化前后TAT对比 当今时代,科技赋能、人才发展已成为医疗领域的第一生产力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我院检验科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软件,不断优化检测流程,提升效率,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我们坚信,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不仅能增强科室的新质生产力,促进医院的整体高质量发展,还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