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冷凝集标本“温浴”难纠正?这里有份“独门秘籍”!

归去来兮 2024-11-5 05:03 PM 239人围观 医学


作者:张佳玲  陆秋霞  杨微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冷凝集是指在体外、低温(通常<30℃)条件下红细胞发生可逆性凝集的现象,当温度上升至37℃时凝集现象消失。


血液标本出现冷凝集会干扰血常规检测,影响检测结果,尤其是红系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冷凝集影响血液分析仪检测的表现为:红细胞计数(RBC)假性减低、红细胞压积(HCT)假性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假性增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假性增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假性增高


那么,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冷凝集标本呢?一般大家都会对冷凝集标本进行37℃孵育,对于冷凝集素效价较低的标本,孵育30分钟能得到很好的纠正效果;但对于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则需要延长孵育时间。除此之外,还有血浆置换法、预稀释法等,但都费时费力。我们期望寻找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与各位同行分享一例“用网织红通道研究参数RBC-O、电阻抗通道研究参数R-MFV计算MCHC,纠正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案例。



案例经过




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因“左侧上颌窦肿物术后1月”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入院查体均无特殊。入院后送检血常规,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红系相关参数均被标记*,同时仪器报警“RBC Agglutination? Turbidity Interf?(红细胞凝集?浑浊干扰?)”报警强度均为300,如下图所示:


 

从首次检测结果很明显可以看出:RBC、HGB、HCT三者之间不成比例,MCHC远远超过380g/L。结合仪器报警信息,触犯本实验室血常规复检规则,因此,检验人员根据复检规则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


  • 检查标本性状


抗凝血呈凝固状态,轻轻摇动试管,管壁出现明显的细砂状颗粒,如图所示:

 


  • 37℃孵育

查看标本性状确定为冷凝集标本后,采取孵育的方法消除干扰。按照惯例孵育30分钟后再次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此次检测MCHC 375g/L,仪器依旧提示“Turbidity Interf?”,说明冷凝集未完全纠正,因此延长孵育时间至60分钟,再次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第三次检测MCHC 348g/L,仪器报警消失。至此,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带来的干扰得到完全纠正,结果可信。

  • 同时采用RBC-O、R-MFV计算MCHC

RBC-O是RET通道检测的光学红细胞,代替RBC-I;R-MFV是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对应的体积,可理解为检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红细胞体积,代替MCV。因此,RBC修正=RBC-O,MCV修正=R-MFV。HGB结果准确,不用修正。

通过公式“HCT修正=RBC-O*R-MFV、MCH修正=HGB/RBC-O、MCHC修正=HGB/HCT”来计算红系各项参数,加做RET通道,结果如图所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RBC-O 4.66×1012/L、R-MFV 86.7fl,根据上述公式得到:RBC修正=4.66×1012/L、HCT修正=40.4%、MCV修正=86.7fl,MCH修正=27.3pg、MCHC修正=314g/L。

不同方法纠正冷凝集标本血常规红系参数结果比较,如下表:

 
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孵育法(37℃ 30分钟)对低效价的冷凝集素有较好纠正效果,对于高效价的冷凝集素需延长孵育时间,实际操作费时费力,会导致血常规TAT时间大幅延长,临床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报告;而采用RBC-O、R-MFV来计算得到红系相关参数,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很好地消除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案例分析



本实验室使用的血常规检测仪器为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红系各参数的检测原理分别为:

  • RBC 电阻抗法

红细胞通过检测小孔形成脉冲,脉冲数量代表红细胞数量,脉冲高度代表单个红细胞体积。

  • HGB 十二烷基磺酸钠比色法

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将红细胞溶解,释放出HGB,HGB与溶血剂中相关成分结合形成衍生物,在555nm波长处进行比色,其吸光度值的变化与HGB的含量成正比。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凝集成团导致体积增大,当超过250fl时,红细胞不被仪器识别,使得RBC计数假性减低,HCT也随之假性减低;成团的红细胞通过检测小孔时,导致脉冲增大,使得MCV假性增高。而HGB的检测方法为比色法,不受此影响,因此由RBC、HGB、HCT计算得来的其他红系参数MCH、MCHC假性增高。

该血液分析仪的RET通道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法,且该通道配置有41℃加热设备,因此理论上可以排除冷凝集的干扰,得到相对可靠的RBC-O。

MCV是所有进入检测范围(25-250fl)内的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包括单个和聚集成团的红细胞。而R-MFV是检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红细胞体积,未纳入或只纳入一小部分聚集的红细胞,因此理论上R-MFV比MCV更可靠。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尤其是秋冬季节环境温度低时,冷凝集素效价较高的患者血液离体后发生红细胞凝集的现象较多,干扰血常规检测。通常实验室的处理方法是37℃孵育后再次检测,但此方法耗时,特别是强冷凝集的标本,有的甚至需要孵育2小时之久,不能快速出具报告,影响临床诊疗。而血浆置换、预稀释这两种方法需要进行手工操作,对操作人员有较高要求,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分析仪研究参数RBC-O、R-MFV能较好地替代RBC-I、MCV,通过计算得到较为可靠的MCH、MCHC。此法不需要手工操作,加做RET通道即可,因此本实验室特别设置一条自动复检规则(reflex)——当仪器出现“Turbidity Interf?”报警信息时,自动执行RET通道。各位同道可以参考本实验室的经验设置规则。


总结



时值秋冬季节,冷凝集标本出现的频率将越来越高,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相较于传统纠正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参数被发现利用,或者是老参数新用法。大家可以多与厂家工程师交流,了解更多仪器性能;多查阅文献,学习同行经验,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另外,本计算方法在本实验室运用时间较短,标本数量较少,也未能检测冷凝集素效价,需要继续扩大标本量,深入研究,来更深层次地验证RBC-O、R-MFV的价值。后续会继续与大家分享。

专家点评

吴宗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副主任,主任技师


冷凝集标本在肿瘤医院检验科还是比较常见的,它不仅受天气影响,还与某些抗肿瘤药物使用有关。笔者通过手工法和仪器法对比实验,找到省时省力且可缩短TAT的处理方法,即利用XN9000的RET通道的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法,该法的研究参数RBC-O、R-MFV能较好地替代RBC-I、MCV,通过计算得到较为可靠的MCH、MCHC检测结果。因此,利用仪器法解决样本冷凝集带来的误差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汝飞,李刚,许金玲.不同方法在处理红细胞冷凝集标本的效果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2,第33卷(2): 70-72,17.

[2] 强冷凝集对血细胞干扰1 例处理方法探讨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药科学,2023,(16).

[3] 孔成,杨帆.夏天冷凝集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异常分析[J].海南医学,2021,第32卷(1): 97-100.

[4] 李敏,李建英,罗国菊,郭野.血液分析仪RBC-O和R-MFV参数在纠正冷凝集标本MCHC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2022,第37卷(10): 948-951.

[5] 张佳玲,齐军.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干扰和纠正[J].检验医学,2024,第39卷(8): 770-773.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