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18项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归去来兮 2024-10-16 02:08 PM 10人围观 医学

什么是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 (ANA) 是对细胞核抗原具有不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一般分为可提取核抗原 (ENA) 抗体、不可提取性抗原抗体和胞质抗原抗体。


ANA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大多数属于IgG类抗体, 仅少部分属IgM和IgA。目前对ANA的研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细胞核成分, 其靶抗原的分布已由传统的细胞核拓展到整个细胞, 除细胞核外, 还包括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等。



常见ANA检测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抗M2抗体


高效价的抗M2抗体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酶E2和蛋白X为主要的靶抗原。另外,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中也可检出抗M2抗体,但主要为低效价。抗M2抗体阳性的SCL患者,很可能临床重叠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着丝点抗体


主要出现在系统性硬化症 ( PSS)中,尤其是 CREST 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的变异型,临床表现为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道功能障碍、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此抗体时,在 CREST 综合征患者中极少观察到心肺肾的病变,有助于硬皮病的诊断和分类,也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着丝点抗体与 SCL-70 相排斥即 SCL-70 阳性,出现肺纤维化几率高;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出现内脏损害少。


抗SCL-70抗体


该抗体主要在硬化症 ( SD)中出现,且其抗原分子量为 70 KD 而得名。抗SCL-70抗体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患者, 而局限型硬化症不出现。抗 SCL-70 抗体阳性者易发生肺纤维化,但心肾损害较少。 


抗d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有较高特异性, 尤其针对活动期SLE患者中低度较高, 该抗体可以作为SLE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检测指标; 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 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阳性率为40%~90%。


抗核小体抗体(AnuA)


AnuA  可出现于 SLE 的早期,并且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在 SLE 患者中阳性率为 50%~90%,特异性 >90%。与健康献血员或硬化症、干燥综合征和多肌炎(PM)患者血清不反应。AnuA 可出现在疾病进程的各个时期,并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SLE 的早期抗核小体抗体比抗 dsDNA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


抗Jo-1抗体


1980 年首次报道了在原发性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抗 Jo-1 抗体。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被认为是肺病相关肌炎的标志性抗体,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有关。


抗Ku抗体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发现抗 Ku 抗体,包括多发性肌炎、狼疮及硬皮病。常见于 SLE 和重叠综合征。尤其系统性硬皮病与皮肌炎重叠,特异性 99.4%、敏感性 60%。有研究显示,抗 Ku 抗体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有发展成为肌炎的高度危险。


抗Mi-2抗体


是炎性肌病的血清指标之一,对皮肌炎有很强的特异性 (98%~100%) ,但其敏感性只有4%~18%。


抗组蛋白抗体 ( AHA)


抗组蛋白抗体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出现,故无特异性,但不同的组蛋白亚单位抗体检测又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药物性的 SLE 抗组蛋白抗体几乎都为阳性。当血清中 AHA 阳性、抗 SSDNA 阳性,而其他 dsDNA、SM、RNP、JO-1 抗体均阴性时,高度怀疑药物性 SLE。


抗染色体抗体( AMA)


抗细胞周期抗原成分抗体。分为 M1~M9 共 9 个亚型。AMA-M2 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最为灵敏、特异的诊断标志。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与 PBC 重叠征患者中也可检测到 AMA-M2 抗体。慢性 HCV、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检测到低浓度 AMA-M2 抗体。


抗gp210抗体


可与抗线粒体抗体(AMA)同时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是PBC 高敏感性血清学指标。抗gp210抗体也存在于20%~47%AMA阴性的PBC患者中,对于临床、生化和组织学表现疑似PBC而AMA阴性的患者,或AMA阳性而临床症状不典型、存在重叠综合征(如与干燥综合征重叠)的患者,抗gp210抗体检测有重要价值。另外gp210阳性患者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因此该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该抗体对抗 ds-DNA 抗体或抗 SM 抗体阴性的 SLE 患者诊断具有参考意义。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肾炎或肝炎的SLE患者,该抗体阳性率与整个SLE人群基本相同。


抗PM-Scl抗体


按疾病多发性肌炎 ( PM)而命名。在50%-70%的所谓的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可检出这些抗体,在这些患者中可合并出现多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抗PM-Scl抗体在SCL(弥散型)中的阳性率为3%,在PM和DM中的阳性率为8%。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 (PCNA)


SLE标志性抗体(2-10%),临床症状相关性不清,可能与SLE弥散性肾小球肾炎相关。肿瘤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抗PCNA抗体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抗PCNA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级、分期、复发、转移、预后,以及患者对于放、化疗的敏感性有关,如肺癌。所以如果临床上发现抗PCNA抗体阳性,要检查自身免疫性疾病,还要考虑是否存在肿瘤。


抗SmD1抗体


抗SmD1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SLE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对早期不典型SLE或经治疗缓解后的SLE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抗SS-A抗体


抗体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SLE (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


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SLE(10%~20%)的女性患者中。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 抗SSA抗体敏感性较强, 抗SSB抗体特异性较高。


高效价的抗U1-nRNP抗体


抗nRNP抗体有助于鉴别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高效价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抗体效价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抗U1-nRNP抗体可在多种风湿病中存在,并不具有特异性,在30%~40%的SLE患者中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较多, 如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 、免疫印迹法 (IB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流式细胞术等,但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IIF和IBT。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该方法是公认进行ANA筛查的首选方法。


IIF检测ANA, 主要有以下6种常见荧光染色模型:


 (1) 核均质型 , 该型的靶抗原主要有ds DNA、ss DNA、核小体和组蛋白。高滴度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低滴度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脏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药物诱发的狼疮患者。


(2) 核颗粒型 , 又称核斑点型或核斑块型, 可细分为核粗颗粒型和核细颗粒型, 靶抗原主要有n RNP、Sm、SS-A和SS-B。高滴度常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同时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 核仁型 , 也可分为核仁颗粒型和核仁均质型, 主要包括抗PM-Scl抗体、抗RNA多聚酶Ⅰ抗体、抗原纤维蛋白抗体和抗Scl-70抗体。高滴度对诊断硬皮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但也见于雷诺现象者,偶尔也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 核膜型, 又称周边型,主要由抗 dsDNA 的抗体所引起。高滴度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很少见。


 (5) 着丝点型 ,主要的靶抗原是着丝点 B 抗原。见于局限性硬皮病及 CREST 综合征。ANA 的荧光核型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要明确是哪一亚类的自身抗体,必须做 ANA 谱系的检测。


 (6) 胞浆型,即细胞浆荧光染色阳性, 主要包括抗线粒体抗体 (胞浆粗颗粒型)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胞浆细颗粒型, 有时可见核仁阳性) 、抗Jo-1抗体、抗高尔基抗体、抗溶酶体抗体、抗肌动蛋白抗体和抗波形蛋白抗体等。此外, 还有一些较少见的荧光染色模型, 如中心粒型、中间体型和纺锤体型等。


ANA 阳性的判定因底物不同而不同,如以常规的鼠肝或鼠肾为底物,≥ 1:16 稀释为阳性;以核质丰富的 Hep-2 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 1:40 稀释为阳性;复合片(Hep-2 细胞及猴肝切片)≥ 1:100 稀释为阳性。


应用IIF检测ANA, 在判断荧光染色模型时一定要注意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其中期细胞荧光染色特点对核型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印迹法


该法亦称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 (EIBT) , 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兴起而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 最早应用于DNA和RNA的检测鉴定。


该方法是将经SDS-PAGE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组份精确的近似定量的转印至一固相载体, 并保持其生物活性不变, 使待测的抗体与附着于固相载体上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以达到检测、鉴定的目的,是检测蛋白特异性、表达与分布最常用的方法。


最初将IBT应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 主要是检测可提取核抗原 (ENA) , ENA是核物质中一类蛋白质的总称, 这类核蛋白的共同特点是不含有组蛋白, 且均能溶解于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 其检测浓度可达到pg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蕊,徐兰峰,宋秀军,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 [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 27 (09): 1017-1018. 

[2]王永贵, 苏庆军, 陈建国. 抗核抗体及常用检测方法[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24): 3404-3405.

[3]曾小峰,陈耀龙.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20(3):172-185.

[4]张慧娟,廖少羽,杨海.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J] .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 (7):50-51.

[5]文侠.史上最全: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丁香园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