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有许多杆菌凝聚在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边缘,在悬滴涂片中见到阴道上皮细胞边缘呈颗粒状或点画状致使模糊不清者即为线索细胞,它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最敏感最特异的特征。 线索细胞概念图 线索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 细菌性阴道病 (BV) 是由阴道内正常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或消失、 厌氧菌 (动弯杆菌、 普雷沃氏菌) 和兼性厌氧菌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阿托波菌)过度繁殖导致的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 表现为混合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兼性厌氧菌(阴道加德纳菌)、厌 氧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拟杆菌、阴道阿托普菌) 以及解腺腺原体、人型支原体等。 目前,BV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多个性伴、频繁性交、反复阴道灌洗等因素有关。 涂片制备 将稀释后的分泌物均匀涂布于洁净玻片上,制成薄涂片,自然干燥后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步骤 结晶紫染色: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 min; 冲洗:用清水冲洗涂片; 卢戈氏碘液染色:滴加卢戈氏碘液,染色 1 min; 酒精脱色:用酒精脱色,迅速冲洗干净; 复红染色:滴加稀释石碳酸复红液,染色1 min; 最终冲洗和干燥:用清水冲洗涂片,晾干。 显微镜观察 在油镜下观察染色后的涂片。 线索细胞阳性判定标准 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有颗粒及斑点状结构。 线索细胞的湿片背景像撒了一层细沙,颗粒感明显,边缘完全被细菌覆盖,像叶子被虫子啃咬后破破烂烂。 细胞边缘呈锯齿状,表面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杆菌,呈线索状排布。细胞核模糊不清,细胞可见溶解。背景可见大量呈细小颗粒的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 线索细胞(盐水湿片) 线索细胞(革兰染色) 盐水湿片法由于细胞间颜色差异较小,在复杂背景下特异性低,对线索细胞的识别率不高。 革兰氏染色法由于阴道加德纳菌本身的特点以及染色质片过程出现的问题,从而可能显示为阴阳不定的颜色,从而导致误判。 因此,目前的形态学镜检对于线索细胞的识别均存在局限性。 在阴道分泌物中发现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BV诊断的临床“金标准”是Amsel标准。 1、阴道分泌物灰白色、均质、稀薄; 2、阴道分泌物pH值>4.5; 3、胺试验阳性; 4、线索细胞阳性 上述4项临床特征中至少3项阳性(线索细胞阳性为必备条件)即诊断 BV。 Amsel临床诊断标准的优点为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实验室条件有限的医疗机构,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BV 诊断实验室“金标准”是 Nugent 评分标准。 方法为将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在显微镜(1 000倍油镜)下观察不同细菌的形态类型,并进行量化和综合评分,总分范围为0~10 分;评分0~3 分为正常,4~6 分为BV 中间态,≥7分诊断为BV。 文献截图 Nugent评分标准适用于具备阴道微生态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求检验医师有足够的诊断操作时间和经验进行评分,优点是诊断BV更客观、精准、统一。 除此之外,Hay-Ison 评分是 《2018欧洲国际性病控制联盟/世 界卫生组织关于阴道分泌物 (阴道炎症) 管理指南》 推荐的BV诊断最佳方法。与Nugent 评分标准比较,Hay-Ison 评分对阴道微生物群的评估更全面, 定量过程简化, 仅进行定性分类, 缩短了评估时间。 分子诊断则主要是针对BV病原体中加德纳菌的核酸检测,包括Affirm VPⅢ、Aptima BV assay。 功能学检测与BV相关的功能学检测指标包括pH值、 过氧化氢浓度、 唾液酸苷酶 (SLD)、白细胞酯酶(LE)。需注意的是功能学检测应联合形态学检测结果;当功能学与形态学结果不一致时,以形态学检测结果为准。 其他检测方法还包括细菌培养法、生物传感器、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标本中的有形成分并分类计数, 再将图像和形态学参数提交给检验人员审核, 可显著缩短阅片时间, 提高诊断效率,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线索细胞,各种资料上表示的意思有一些出入,国内外不少教材指南都认为检出即有临床意义,但有的认为需超过20%有意义,也有的表述是得达到80%才可以确诊。期待未来能有一个权威统一的解释或结论。 另外,男性包皮垢、精液中同样能检出线索细胞,说明双方同时具有感染与传播的可能。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认为由于治疗男性性伴对BV患者的复发无明确获益, 故男性性伴无需常规治疗。 但也有近年研究证实,加德纳菌可以侵入睾丸,破坏睾丸的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症,为此,需与性伴侣同时诊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 3-6. [2]卢维,刘莉,杨洪容,等.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组成与其临床表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4,19(08):907-912. [3]王喆,赵颖,徐英春.细菌性阴道炎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23,14(05):1053-1059. [4]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九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7. [5]赵广明,韩贵夫,赵连华,等.148例阴茎包皮炎实验室诊断[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0,6(2):130-131.12. [6]张水林,朱云霞,糜祖煌,等.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调查[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7):506~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