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8天发现2例“鹦鹉热”,这个检测技术功不可没!

归去来兮 2024-9-27 06:01 PM 396人围观 医学

作者:李妮妮
审核:白雅红
单位: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部



近期,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部宏基因检测项目在8天时间内从呼吸道标本中检出2例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asittaci,Cps)。


经与临床沟通,其中1例患者明确有禽鸟接触史;另1例患者不明确有禽鸟接触史,但患者入院前5天有游泳呛水史,临床表现不明原因发热。这两例宏基因报告提示鹦鹉热衣原体后,临床医生根据病原体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有数据统计:Cps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检出率约为1.03%[1],我国重症CAP患者中,Cps检出率约为8.0%[2],因此该病原体的及时准确检出,可有助于临床精准诊疗。



tNGS检测报告

mNGS检测报告


      


鹦鹉热病原体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Cps属于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胞内寄生,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直径0.3μm-0.5μm,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遗传物质,是鸟及动物的条件致病微生物。



潜伏期


一般为5-14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45天。



主要传播途径


人类接触感染病原体的鸟类后,其致病菌随尘埃或气流经呼吸道传播致病。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染极为罕见。



高危人群


养鸟者,从事宠物店工作者,家禽养殖或兽医等人群。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达39~40℃,伴恶寒战栗,剧烈而弥漫性头痛可持续7~10天,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躯干和四肢,严重时甚至难以站立。


咳嗽多发生在第3~6天,以干咳为主,颇似感冒。且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3]


病程长,平均6周,个别长达20周,往往预后不佳。由于鹦鹉热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且临床工作中通常仅在重症患者中进行Cps检测,导致该疾病的诊断率被低估进而延误治疗。Cps感染患者病死率约1%,但未及时治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15%~20%[4]。那么临床怀疑Cps感染,该如何进行实验室诊断呢?

    


临床检查


鹦鹉热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接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定。《鹦鹉热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常见的病原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原学培养,不同检测技术在鹦鹉热衣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5]见下图。




参见共识推荐意见4: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PCR检测结果阴性且不能排除Cps感染的患者,推荐采用BALF进行tNGS或mNGS检测;对于支气管镜检查不耐受的患者,可采集痰液或其他呼吸道样本进行检测。


参见共识推荐意见5:分离培养法培养条件苛刻且耗时长,不建议在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 。

   


预防措施

   

养鸟的人注意自我保护尤为重要,如手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保持环境通风等;


购买宠物鸟的人要到正规宠物店购买,每天需清洗鸟笼、食盘、水碗及沾有禽鸟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


食用禽类时应高温烹煮,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向医生提供鸟类及家禽类接触史。

        

拓展阅读——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tNGS)是一项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将“PCR”和“NGS”的优势相结合,通过正向富集目标病原核酸,排除宿主核酸干扰,提升检测灵敏度。最终经高通量测序和生信分析实现不同感染症候群、患者类型的核心病原体的鉴定。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样本中微生物核酸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有的微生物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无需预设病原体及核酸信息,无需特异性扩增,直接对样本中的总核酸进行测序,从而高效、准确的鉴定样本中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病原体范围广,适用于病原体不明或缺乏疑似致病微生物的患者应用。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