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探讨检测末梢血常规的放置时间

归去来兮 2024-9-18 03:53 PM 389人围观 医学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自动化检验设备用于实验室检测,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血常规中的多项参数都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设计上要求采用静脉血,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婴幼儿或者儿科患者静脉血管不易触摸,有调查发现末梢血不同放置时间可对血常规各参数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出准确的末梢血常规结果。



目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技术、光散射技术和鞘流技术,大大提高了其计数的准确性。仪器在采用VCS法测定原理让五分类细胞可在三维空间形成特定的细胞群,RBC、PLT、WBC计数上依然采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以其快速、准确和重复好、功能强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级医院。但标本放置时间是实验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际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已经推荐血细胞计数使用EDTA-K2(乙二胺四乙酸)作为血常规抗凝剂使用,因其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最适合与血常规检测。末梢血常规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检测结果也会发生一定变化。

采血后立即检测结果会出现假性检测象,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有些标本血小板有暂时的聚集现象,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这不仅影响血小板和其他指标的准确性,也易造成白细胞计数有所增高。如果取血后立即检测,标本的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可能是异常的。此外,血液离体后,温度因素、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会对血小板形态的改变造成不同影响,血小板周围易产生丝状伪足,血小板伪足缠绕则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大小与淋巴细胞大小基本相同,故WBC升高、PLT下降。

放置时间进一步延长,血小板凝聚后又会自动解凝。当血小板聚集散开后,淋巴细胞和白细胞会下降,PLT会升高。有文献对儿童末梢血放置时间研究认为:WBC、PLT、HCT、RDW、PDW、PCT、NEU、LYM 的5min检测结果与15min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出10~30min内完成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可减少标本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离体后的血液即刻进行检测,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末梢血时,如遇到低渗透压的稀释液,水分进入红细胞内可导致RDW、MCV 和HCT增大。有关文献报道,在20℃的环境下对血标本进行保存,大型血小板比率、PDW、MPV的变化较快。

但是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血小板就会越少。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破坏的红细胞产生的碎片会超过血小板破坏的量,此时利用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由于无法识别红细胞碎片,易将红细胞碎片以电脉冲形式计入,故导致检测结果的假性增高。

目前采集末梢血常规多为门诊病人,各级医疗机构为了缩短门急诊患者的就医时间,通常采用抗凝末梢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要求在40min之内或者1小时发送报告。采集末梢血标本后即刻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各参数的影响较大,合理安排时间,消除分析前误差,减少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临床实验数据准确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20~24℃条件下,末梢血常规标本采集后需放置10min以上并在30min内完成血常规检测可以满足一般临床需要



本文编辑:小珍

来源: 医学检验资料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