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7月,新一届的实习生步入了科室,我们终于度过了一段时间“用人荒”,紧张多日有点透不过气的我们,终于可以些许放松了。但是,我们立马面临且需要用心解决的,是如何做好学生带教。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技能,也要让学生建立防范意识,确保实习生活中的安全。 每年都会有不同院校的学生到我们科室实习,科室层面及各专业组均建立有系列培训考核的举措。广大同仁若不能将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学生实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倘若个别激进的学生再因不满意,自媒体上发点负面的点评,我们的付出会有点得不偿失了。 1.因材施教 在带教时,时常发生老师尽心尽力讲解,学生一脸迷茫的场景。究其原因,多因学生来自不同院校,知识积淀、个人能力有所差异,综合素质三六九等,若老师程序化均一化带教,会导致老师觉得知识简单,但是部分学生觉得内容晦涩。 故此,在实习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带教方式及内容因人/校而异,似乎更加合理一些。具体而言,能力强、理论好的可深度培养,甚至于培植科研思维;能力中、好学者以实践为基础,提升理论深度与广度;能力差倾向躺平的则科把重点放在操作技能及程序熟识上来。 2.言传身教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原因就在于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思想,对孩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其性格、处事方式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又会说:“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尤其是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老师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对于患者的服务意识及水平,对于业务学习的熟知程度,乃至工作中与同事的和谐、合作状况等,对于初次接触检验实际,专业磨练尚为空白的孩子们,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老师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实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只有具有善为人师能力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好传帮带。 3.意识培养 意识培养,是我们在带教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考虑与实施的内容。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理论授课时,时常给学生提及一句话,那就是:“评判掌握好这门课程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培植、拥有了无菌意识”。这句话似乎有点偏见,但是表明无菌意识的培养在本门课的学习中极为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多种意识的培养。一是安全意识,包括消防安全、生物安全、财物安全等,无论哪一点,都需要关注与学习;二是无菌意识,鉴于标本的传染性及环境因素等,建立无菌意识,是保证自身安全与试验结果精准的关键;三是科研意识,医院的强在于科研,而且大多学生均会进一步深造。故加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训练,激发其对科研的兴趣,是实习带教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四是服务意识,加强沟通,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医护对检验的满意度,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服务意识的培植,必须从实习生活开始;五是协作意识,检验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只有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实现精准检验。另一方面,只有与临床做好协作,我们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些的的确确需要学生领悟;六是责任意识,对于标本的把控,对于流程的遵循,对于结果的诠释,对于患者的服务,对于临床的反馈,乃至于对于实验室安全的保障等,都需要检验人拥有责任意识。一切源于责任,出于自觉,方能实现助力临床,益于患者。
4.检验与临床相结合 我们时常宣讲,结果准确只是赋予检验以价值,但价值的实现得益于与临床的深度交流。临床沟通也是实习生应该感悟的一堂必修课。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印证。与临床沟通,也是引进新项目、新技术的关键环节。与临床沟通,是反馈结果,验证检验结果与临床是否相符的重要举措。与临床沟通,也是新项目、新技术推广的主要渠道。 5.放手不放眼 “放手不放眼”是学生实习带教中,强调频次最高的一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未接触过临床一线的学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而部分老师又会疏于管理,或者说责任心不足。两者的结果,就是学生大胆操作,大胆实践,由此造成的结果偏差,乃至引发医患纠纷的屡见不鲜。据我们的经验,实习学生初入科室的阶段,也是临床有歧义、质疑检验结果最多的时候。所以说,带教老师必须严格管理,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才能既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又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 6.关心与关爱 当前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开始实习意味着学生开始与社会接轨。在从纯粹学生生活向检验工作者转变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有所不适。基于此,给与孩子们必要的关心与关爱是必须的。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实时与实习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同时观察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实习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生是我们专业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端正带教思想,完善带教举措,提升带教能力,培养出有素养、有能力,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不懈的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