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检测即我们俗称的乙肝「两对半」,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 抗原(HBeAg)、E 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 该检测在临床工作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检测项目,通常所说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就是通过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来判断的。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可呈现多种组合模式,其中常见组合模式约为 7 种 [1]。 乙肝常见组合模式解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例乙肝五项检测 5 项全部为阳性的案例。 患者:男,49 岁,于 2024 年 5 月 25 日在我院进行单位组织年度体检,检验科在对其血液相关报告进行审核时发现,该受检者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异常。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如图 1: 由图 1 所示,该受检者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中 HBsAg、HBsAb、HBeAg、HBeAb 和 HBcAb 均为阳性。该患者在我院无乙肝五项历史结果,12345 全阳一般多见于「大三阳」向「小三阳」转变过程中,于是我们查阅该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确认其肝功能是否异常,其肝功能检测结果如图 2: 由图 2 我们知道,该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但是,乙肝五项此类型结果组合在工作中比较罕见,于是,我们立即对该仪器状态和患者标本进行复核,具体处理结果如下: 1)质控状态:质控状态良好,未触及我实验室「1-3S,2-2S」质控规则,仪器稳定性较好。 2)仪器状态:仪器状态良好检测过程中未见仪器异常报警信息。 3)标本复核:该标本外观正常(如图 3),无脂血、溶血、纤维凝块等异常情况。但是,当我们用枪头对血清挑动时发现有极细纤维丝(如图 4)。 由于仪器冲洗反应杯时纤维丝不易被冲洗干净,容易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出现图 1 乙肝五项全阳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血清内细小纤维丝导致。于是,我们将该标本再次混匀、离心后并用枪头确认无纤维丝后再次上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 5: 如图 5 所示,该患者乙肝五项复查结果为:HBsAg 阴性、HBsAb 阳性、HBeAg 阴性、HBeAb 阳性、HBcAb 阳性,即「245」阳。「245」阳为乙肝五项结果中比较常见的组合模式,说明患者接触过乙肝病毒处于恢复期,已经有免疫力,也可见于患者接种疫苗后又接触到乙肝病毒。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知道本案例中导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 E 抗原(HBeAg)结果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是:标本未完全凝集导致标本出现纤维丝干扰化学发光仪器检测。 另外,两次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E 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结果几乎无变化,这可能是仪器在加样过程中在进行此三项检测加样时未吸取到标本中含有纤维丝部分,因此该三项两次检测结果一致。 此外,该仪器在吸取到含有纤维丝部分的样本时并未出现相应报警信息,这可能是因加样时纤维丝过细未触及加样针报警传感器,也可能是加样后在孵育的过程中标本凝集形成纤维丝。 当我们遇到此类情况时,建议: 1. 将标本混匀后二次离心后再次进行检测。 2. 重新抽取血液标本进行复检。 3. 如出现比较发光值比较低的结果时,可尝试将血清吸取到 1 只离心管中,放置高速离心机内 13000 r/min 离心 10 min 后吸取上清进行再次检测。 4. 如遇到使用抗凝相关药物的患者,其血清往往很难凝集且凝集时间比较长,此时我们可在试剂说明书的指导下建议临床使用抗凝采血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使用患者血浆进行检测。 延伸:还有那些情况会导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时出现假阳性呢? 日常工作中导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原或抗体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有: 1. 标本被污染,阴性标本被阳性标本或阳性质控等污染导致假阳性。 2. 存在其他抗体干扰,如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等导致假阳性 [2]。 3. 标本状态异常,如标本溶血、严重乳糜血或标本未完全凝集产生纤维丝等导致结果假阳性。 4. 人体接种某些疫苗,接种的疫苗(抗原或抗体)与试剂反应导致假阳性。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因血清中含有纤维丝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干扰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在对标本进行上机检测时应仔细观察标本状态,有不正常标本时及时处理,发现有纤维丝时应及时挑出并重新离心。同时,在结果审核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份检测报告,对不正常、不常见或者与患者诊断不相符结果应及时复核,必要时可重新抽取标本复查。 另外,案例中患者首次检测得到的乙肝五项结果全部为阳性,此类组合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并非不会出现,只是此类组合结果出现的比较罕见,一般见于乙肝患者同时感染其他亚型乙肝病毒或体内感染的乙肝病毒出现变异、乙肝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过程中等[1]。此类结果组合比较罕见,如遇此类结果审核结果时在确认仪器标本无异常时可与临床医生沟通后再进行报告发布。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