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 检测技术在过敏原检测中的“升级打怪”之路 ...

归去来兮 2024-7-9 04:20 PM 220人围观 科普


过敏性疾病也称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在近30年的时间增长约3倍,全球患病率达到22%,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及时准确发现过敏原并采取有效措施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而过敏及过敏原检测均经历了有趣的迭代历程。


每年的7月8日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预防过敏反应。值此过敏日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过敏及检测技术的演变。


过敏的起源及原理

“过敏”(allergy)一词由维也纳儿科医生冯·皮奎特于1906年创造,是希腊语“allos(改变)”和“ergon(反应)”的合成词,初意为“不同的反应”。冯·皮奎特对过敏的研究工作重新定义了众人对免疫学的认识:人体的免疫系统在试图保护我们的同时,也会伤害我们。


在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前,关于过敏性疾病的记载源于至少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多由正邪、湿热解释,直到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IgE的发现,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才开始骤然清晰,体外检测特异性IgE抗体逐渐成为过敏原筛查的主要方法。


西方医学中1921年,普劳斯尼茨(Prausnitz)与孔斯特那(Küstner)二位科学家奠定了过敏科学的基石。普劳斯尼茨的经典实验启动了对食物过敏的科学研究,并建立了过敏反应的免疫学基础。


普劳斯尼茨将鱼过敏患者和非过敏对照受试者的血清注射到自己的皮肤中,第二天他将鱼提取物注射到同一区域。阳性局部反应(普劳斯尼茨-孔斯特那试验)证明敏感性可以通过血清中的因素(当时称为factor X,现在已知为IgE抗体)从过敏个体转移到非过敏个体,奠定血清途径是速发型超敏反应(Ⅰ型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的传播转移途径。


直到1966年,factor X,即免疫球蛋白E(IgE)终于被日本免疫学家石坂公成和妻子石坂照子(Ishizaka夫妇)发现与纯化出来。


有过敏症的人会分泌大量IgE分子,刺激体内的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组胺和其他免疫细胞杀死“有害物质”,这种过度反应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的症状。

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


sIgE检测方法学演变

血清过敏原抗体总IgE分为特异性IgE(sIgE)与非特异性IgE,sIgE与过敏有关,而非特异性IgE则涉及众多因素,因此sIgE在诊断过敏性疾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针对sIgE的检测方法学也发展的尤为迅速。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是最早使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原理是将纯化的变应原与固相载体结合,加入待检血清及参考对照,再与同位素标记的抗IgE抗体反应,然后测定固相的放射活性,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待检血清中特异性IgE的含量,或在标本放射活性高于正常人均数加3s时判为阳性。RAST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少等优点,但此方法有价格昂贵、检测时间长、不同来源试剂盒的参比血清不同不易互相比较等不足。


在RAST基础之上价格低廉的酶联免疫测定法试验(ELISA)发展起来,其原理与RAST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最后会加入酶标记的抗IgE,利用酶底物进行显色。纵然其有价格低、操作简便等优势,但是一次仅检测一个过敏原指标这个 不足之处也不可忽视。


为解决这一问题,检测技术再次升级。在ELISA的基础上更换发光底物,搭载微流控技术又演变出了微流卡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系统,手工将样本和试剂依次加入微流卡相应位置,放入化学发光分析仪,即可自动完成10余项检测。具有样本量少,快速便捷的优势及半自动、通量低、精确性不稳定的不足。


随后技术探索仍在继续,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FEIA)的Immuno-CAP出现,凭借全自动分析、灵敏度高的优势,以及已知过敏原为单独试剂,可根据临床需求随机组合的特点,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金标准”。


但sIgE的检测之路并没有自此一帆风顺。


sIgE检测现状

虽然目前多项已发表的研究以FEIA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检测体系间一致性,也获得了不同检测体系对特定sIgE 项目检测一致性良好的结论,但是不同检测方法间一致性良好不等同于可互相替代。


主要原因大致为:一致性的研究多为定性结果(如阳性检出率)或分级结果的比较,以Kappa值作为检测一致性的指标,因检测体系所限,大多未进行定量结果一致性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于不同sIgE项目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一致;即使均为定量检测结果,不同定量检测体系间结果的比较研究也缺乏较好的一致性;目前一致性研究仅限于单项sIgE,未涉及混合项sIgE的检测。


总体来看,当前临床应用的sIgE检测方法和检测体系多样,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缺乏实验室间互认的检测结果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正确解读sIgE检测结果需结合病史或必要的其他诊断方法,虽然国内尚无指导临床医师及检验医师正确解读结果的临床路径,但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等专家组已制定相关共识,相信会使sIgE检测走向更加规范有效的方向。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