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6月5日晚上,湟中区第一中学八年级(5)班学生马某某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核实,6月5日上午第三节下课后,湟中区第一中学开始布置高考考场,并按时放假,马某某回家之后,第一时间在班级群里回复已到家。6月6日中午,马某某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反映「马某某在6月5日晚因病抢救无效死亡」。 得知情况后,该区教育局会同区疾控中心,立即派工作人员前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了解情况,医院提供住院病案显示主要诊断为暴发性紫癜(病历显示该学生曾于7年前患过「过敏性紫癜」)。6月27日上午,该区疾控中心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反馈「严某某脑膜炎奈瑟菌血培养阳性」。 关键问题解读
6月5日,第一位同学出现临床症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其所在学校在省市区疾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6月8日,第2位同学咽拭子采样结果为阴性;6月25日,该同学出现临床症状;6月27日,该同学经抢救无效死亡。两个病例间隔跨度为20天。 2名学生在22天内相继死亡,死因均是乙类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诊断明确,均检到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的病原菌)。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属于乙类传染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形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以上。脑膜炎奈瑟菌存在于感染者的鼻咽部,人群普遍易感,仅约1%感染者发病。 感染这种细菌后,除了流脑之外,还可能出现包括结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在内的多种表现,总体死亡率超过10%。不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有少数患病儿童会留有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今年1-5月份,全国仅报告70例流脑病例,死亡1例,平均每月全国报告14例。 流脑会大规模流行吗?需要戴口罩吗? 流脑是一个古老传染病,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流行了。我们生活照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流脑是如何传染的?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脑膜炎奈瑟菌可以定植在人鼻咽呼吸道粘膜部位,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病菌侵入鼻咽部并繁殖,或成为无症状带菌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自愈。 人群对流脑普遍易感,多发生在冬春季,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个月至14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7岁以下儿童病死率较高。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该病菌在外界生活力弱,间接传播的机会少,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接吻、哺乳等)也可能导致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 流脑症状类似感冒,初期要注意区别 流脑患者最初有低热、咽痛、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很多患者以为是感冒,服用了退烧或者抗病毒的感冒药后就不管了,结果病菌进入血液繁殖,再狡猾地穿过血脑屏障,引起了脑膜炎。 患者会体温升高、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皮疹等。病情严重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 虽然病死率高,但流脑可防可控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成人多对脑膜炎奈瑟菌有免疫力,而儿童免疫力较弱,因此预防流脑的最好措施就是接种流脑疫苗。 目前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C群流脑多糖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免疫程序为:6、9月龄各接种1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间隔≥3个月;3、6岁各接种1剂A+C群流脑多糖疫苗,间隔≥3年。 另外,还有3种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分别是AC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家长可以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情况下选择为孩子接种。 “三晒一开”,杀灭病菌 脑膜炎奈瑟菌怕冷、怕热、厌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可以杀灭病菌。 提高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要及时隔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