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细胞培养中碰到支原体污染怎么办?

归去来兮 2024-6-24 05:03 PM 58人围观 科普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它如同一个“不速之客”,悄然潜入细胞培养体系,给我们的实验带来诸多困扰。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培养的细胞无声无息地就被毁掉了?实验数据很难重复?

那么,当我们遭遇支原体污染时,该如何应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困扰。

支原体是一种直径大小仅为0.1-0.3μm,无细胞壁,可轻松透过一般过滤膜混入培养系统中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态。它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所以防不胜防!

先看下支原体污染的检测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技术:

1 DNA染色法:使用如Hoechst 33258或DAPI这类荧光染料对细胞核DNA进行染色,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支原体污染的细胞通常会出现异常的核形态。

2 PCR(聚合酶链反应):这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水平的支原体DNA。通过设计特异性的引物,PCR可以针对特定的支原体种或属进行检测。

3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生长速度变慢,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可能会出现细胞连接松散、细胞形态不规则等变化。

细胞培养中如果发现支原体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步骤:

1 隔离污染细胞:立即将受污染的细胞系与其他细胞系隔离,避免交叉污染。

2 丢弃污染细胞:如果污染程度严重,可能需要丢弃这些细胞,以防止污染扩散。

3 清洁培养设备:对细胞培养箱、移液管、培养皿等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 更换培养基:更换所有可能被污染的培养基和试剂。

5 抗生素治疗:如果决定尝试挽救细胞,可以使用针对支原体的抗生素(如普鲁卡因青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支原体的存在。

6 连续传代:在抗生素治疗后,连续几代细胞培养中未检测到支原体,才可认为细胞已经清除了污染。

支原体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尽管有能够清除它的试剂,但预防支原体污染的工作依然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其一,规范细胞培养技术始终是预防支原体感染的最优途径。在细胞培养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严格规范实验操作,确保细胞培养基和器材的无菌状态,还可以在细胞培养基中适量添加抗生素等。

其二,搭配使用预防试剂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如一些商用的支原体预防试剂,是一种特异性预防支原体污染的抗生素。

其三,定期检测也不可或缺。支原体感染会导致培养细胞逐渐衰败,将定期支原体检测常规化并坚持下去,是细胞培养实验室应对支原体污染的关键举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在面对支原体污染时不至于惊慌失措,让我们一起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进步,祝小伙伴的细胞实验都顺利!

来源: Super Lab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