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们都知道: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为什么体检报告正常,还会出现严重的动脉硬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体检指标正常≠血脂正常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了血脂以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抽烟、肥胖等。 其次,血脂是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判断血脂是否正常,与两大指标息息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其堆积过多时,会粘附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并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脱落或破裂,很可能引发心梗、肺栓塞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因此,一般来说,“坏胆固醇”的数值越低越好,因为其数值越高,脂质在血管壁沉积的速度就越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其正常参考值为<3.37mmol/L。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坏胆固醇的“帮凶”,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当体积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大的坏胆固醇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间隙,也更易形成大斑块。 一般而言,18岁以下人群,甘油三酯的参考值是<0.36~1.69mmol/L,而18岁以上人群的参考值是<1.7mmol/L;在没有其它危险因素时,仅新发现甘油三酯≥5.65mmol/L,就需要降脂药物治疗;如果合并胆固醇升高,可考虑他汀类药物。 要注意,以上这些数值都是针对一般人群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经常吃高脂食物、饮酒等人群)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值应该<2.59mmol/L。 而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值应该<2.07mmol/L。 因此,不能只根据体检表上的箭头走向,来判断血脂健康情况,而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别。 高脂血症的五大误区 高脂血症被称为“隐形杀手”,不仅是因为这些易被忽视的早期症状,更是由于高血脂的认识误区造成的。 ✘好胆固醇越高越好? “好胆固醇”能保护血管,那指数高,就代表血管健康吗?其实不然,只有当总胆固醇低、“好胆固醇”高时才对健康有利。 ✘没有症状不必治疗? 很多高血脂患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不适症状,就误以为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不采取任何措施。 但其实,高血脂对血管的损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过多的血脂会在血管内沉积,不仅会增加动脉硬化、血栓的风险,还会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卒中等疾病。 因此,降脂迫在眉睫,等到出现症状才采取控制措施,很可能意味着血脂异常已经到了中晚期。 ✘血脂越低越好? 血脂对血管潜移默化的伤害需要我们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得越低越好。 由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太多太少都不好。国外研究发现,血脂过低,肿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 ✘吃素就能降血脂? 不少人体检一看自己的胆固醇偏高,就开始了“素食生活”,却发现体重只增不减,胆固醇也越来越高。 专家表示,很多素食者,为了耐饥,会不自觉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过剩也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影响血脂。 另外,单纯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脂肪代谢紊乱的情况。 ✘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在人们的印象中,“胖子”脂肪多,更易得高血脂,但瘦人脂肪少,就不会得高血脂。确实,肥胖会增加高血脂风险,但并不意味着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血脂异常与遗传、环境等有关;继发性的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有关。所以瘦人也要重视血脂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