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实验室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设定规则自动审核之后,人为的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形态学复检,是常规检查的最后一道关口,时常会发现一些特殊案例。 患者女,27岁,孕32周+4天,初产妇,2024年2月26日定期产检血常规。血常规结果如下: 虽然仪器报警有幼稚粒细胞、核左移,但由于患者为孕妇,且中晚期妊娠都会存在少量中、晚幼粒细胞,散点图也大致正常,工作人员就审核了报告。半个小时后,自动推片阅片结果出来了,采集到的细胞形态有以下问题: 可见中性粒细胞吞噬血小板,这样的噬血细胞比例较高,同时还可见血小板卫星现象: 与患者电话沟通,询问有无出血点及牙龈出血等情况,患者表示无任何异常,遂建议2周后下次产检时先与检验科沟通,由检验科扎手指检查,同时撤回报告,备注信息后发出报告:
3月22日,该孕妇定期产检复查。考虑到有少部分患者血小板聚集或吞噬均与EDTA-K2抗凝剂有关,故采血时同时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没有使用抗凝剂,用稀释模式采手指血上机计数,同时推片;另一种是依旧使用EDTA抗凝剂采血,上机计数并推片镜检,结果如下。 无抗凝剂的标本浏览全片没有发现噬血现象,使用EDTA-K2抗凝剂的标本采集后立即上机检测并推片镜检,虽没有放置后的噬血情况明显,但仍然发现少量中性粒细胞存在吞噬血小板的现象,更加证明了EDTA-K2抗凝剂与该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血小板存在联系。通知患者,以后采血需立即送检,否则血小板计数会有可能减少。考虑到部分患者在妊娠期间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该患者的噬血是否与妊娠相关,这需要等生产后才能证明。与患者联系,生产后检查继续联系检验科采血。4月7日,该产妇顺产生下一名健康男婴,由于产妇属于急诊生产,未联系检验科,直到5月22日产后复检才联系检验科抽血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生产后,该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也是同时采用EDTA-K2抗凝剂和无抗凝剂两种方式计数并推片镜检,发现:尽管采集后立即上机检测,EDTA-K2抗凝剂的血样涂片依旧能观察到噬血的情况存在,而浏览无抗凝剂的血片则未发现噬血的情况。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EDTA-K2依赖的血小板减少是以血小板聚集为表现形式。研究表明,部分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血脂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及药物(阿昔单抗、环磷酰胺等)均可能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1]。GPIIb/Ⅲa构象变化是血小板聚集的重要原因,EDTA-K2会改变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构象,暴露其抗原决定簇,与体内自身抗体结合,诱发血小板聚集。GPIIb/Ⅲa蛋白呈现多样性,EDTA-K2改变GPIIb/Ⅲa蛋白数量及暴露表位的数量,会影响血小板聚集程度[3]。本案例EDTA-K2导致离体后活化的血小板受刺激,表面的GPIIb/Ⅲa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促进了GPIIb/Ⅲa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片段结合,表现为血小板粘附于中性粒细胞表面或被吞噬于胞浆中[4]。由此案例可知,不是所有EDTA-K2依赖的血小板减少都是聚集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吞噬、粘附;也不是所有病人的血小板都会减少到正常以下,很多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的相对减少会被忽视;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工具,可以发现更多特殊的案例。[1] 夏薇,陈婷梅.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7:43.[2] 瞿晓晓,陶洪群,陈小剑,等 .EDTA-K2抗凝剂诱发血小板聚集和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 杂志,2021.31(5):603-609.[3] 陈星羽,董家书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与纠正[J].甘肃医药,2019,38(11):1023-1024.[4]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王霄霞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