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的概念 尿素氮,即指“血尿素氮”,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一种含氮化合物,它从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时,血清尿素氮(BUN)将升高。所以临床将其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尿素中的氮,尿素浓度可以用尿素或尿素氮表示,国内惯用后者。肝脏将氨基酸代谢生成的有毒的氨,水解为无毒的尿素,是其解毒功能之一,血清尿素氮(BUN)由肾小球过滤排出。 参考值:2.9~7.5mmol/L(8~21mg/dl)。 BUN升高,称氮质血症,见于肾功能不全,但在肾小球过滤率(GFR)降低达50%时才可见其升高,敏感性较差。消耗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脱水等肾外因素和高蛋白饮食也可使BUN升高,故它不是评估GFR的最好指标。常用酶学方法测定。 尿素与尿素氮的区别 「尿素」(Urea)或者说「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是肾功能检查的常用标志物。它的应用历史也十分悠久,由于历史方法学的原因,我国临床和教材中都习惯用「尿素氮」这个名称。但随着医学检验方法的改进,目前临床实验室几乎都直接测量「尿素」浓度。 尿素是蛋白质及其组成成份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在蛋白质分解代谢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氨,在肝脏中被结合生成尿素,这是人体内清除多余氮的最重要途径。同时,尿素是体内含量最高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尿素测定是肾功能评价应用最广的实验,它经常和肌酐联合使用来鉴别诊断肾前性高尿素血症(心脏代偿失调、脱水、蛋白分解增加)、肾性高尿素血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多囊肾、肾硬化,肾小管坏死)和肾后性高尿素血症(尿路梗阻)。 「尿素氮」是指尿素分子氨基中的 N 含量,检测结果多用 mg/dl,如换算成尿素,可根据 60 g 尿素含有 28 g 氮计算转化成 mmol/L 为单位的尿素浓度 。 引起尿素氮异常的病因 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因素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O2,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几乎达一半。 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肾小管内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达到了最大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 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BUN/Scr)值约为10.1,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 临床上进行BUN测定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为了检查或监测肾脏和肝脏功能。 肾脏病症状 肝病症状 常见的可影响肾脏导致BUN水平异常的处方药有: 本文编辑:小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