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归去来兮 2024-4-30 03:17 PM 932人围观 医学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


1 、原理

一般认为血小板的聚集始于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通过膜的传递而激活血小板,使其膜表面另一个受体糖蛋白Ⅱb/Ⅲa活化,再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中介血小板聚集。


2 、检测方法
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比色管中,加入诱聚剂后,用一涂硅的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此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动态曲线。以PRP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0,乏血小板血浆(PPP)所测得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100%,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自动测定、记录、描绘血小板聚集曲线。不同诱聚剂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曲线。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在低浓度时(<3μmol/L)是可逆性聚集,即初期聚集波,还能引起血小板释放ADP而产生第2个聚集波;在高浓度时(>3μmol/L)是不可逆性聚集,可使全部血小板对外源性ADP产生反应而立即得到1个单一的聚集波。适当浓度的肾上腺素亦可引起双聚集波曲线,胶原引起的聚集曲线与ADP和肾上腺素不同,不能直接聚集血小板,而是引起血小板内释放ADP等诱导聚集。另外,瑞斯托霉素与vWF相互作用引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激活而导致血小板聚集。


3 、临床应用


3.1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血小板活化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缺氧使肺泡巨噬细胞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导致血小板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明显升高,从而激活血小板;二氧化碳潴留使机体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后者攻击血小板膜,使钙通道开发,钙内流增加,激活血小板。另外肺细胞内皮损伤等也使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释放出多种收缩血管及凝血活性物质,其中血栓素A2(TXA2)是已知最强的促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物质。损伤的血管壁反过来又促进循环血小板的活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升高,临床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辅以抗凝治疗。


3.2 测定血小板聚集性有助于了解恶性肿瘤转移过程
恶性肿瘤常可引起血瘀成分改变,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变学特性,而肿瘤转移经过血液等途径,则更能直接导致血液成分的变化。发生肿瘤时,由于血液黏滞性增高,血流速度减缓,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血流携带的血小板及转移瘤细胞向血管壁迁徙,易于形成血小板栓子与癌细胞聚集体。由于癌细胞的激活作用,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加,血小板栓子会更多地形成,癌细胞与血小板栓子易于进入血管内皮不规则处或附着于附壁血栓上,像白细胞那样穿过血管内皮发生转移。血小板血栓可包裹癌细胞,降低破坏癌细胞的免疫作用和药物的疗效。


3.3 对糖尿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据大量资料表明,62%-70%的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其机制是:患者的血小板对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的敏感性降低,提示血栓烷合成增加;患者内皮损伤部位前列环素合成减少或缺如,使得平衡失调;患者常伴血胆固醇增高,可使肾上腺素对血管敏感性增强,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3.4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血小板的一种重要功能

来源: 检验星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