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并不稀罕,然而,让血液等医疗样本坐上无人机,从村卫生室直接打“飞的”到医院,这倒是个新鲜事。 为了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让百姓就医更便利,位于秀洲区的嘉兴市第一医院王店分院(王店人民医院)今年1月开通了和南梅村、蚂桥村的两条村级无人机运输航线,以及和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的无人机运输航线,实现了村卫生室、镇医院、市级医院三级网络的低空领域医疗资源运输。 这个项目如何运转? 带来了哪些变化? 如何保证飞行安全? 近日,我们进行了实地探访。 无人机在运输物品。王店人民医院供图 放置好无人机后,徐建中拿着样本去检验科化验。他一边化验,一边骄傲地告诉我:“无人机不但能从村里飞到镇里,还能从镇里飞到市区。” 原来,作为一家二乙医院,王店人民医院没有病理科,无法开展病理诊断。以肿瘤手术为例,主刀医生在手术中取出来的切片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经过快速病理判断,这直接决定医生手术后半程的治疗方案。如果将切片人工送往市区医院,病人等待时间会较长。 就在前两天,一名患者在王店人民医院进行了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无人机仅花了15分钟就把标本送到了嘉兴市第一医院,大大缩短了手术医生和病人的等待时间。 王店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吴仁燕还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人工送标本到嘉兴市第一医院,20公里的路程,单程得花半个小时。来回一趟,算上油钱、人力成本等得200元,而无人机跑一趟能省下3/4的费用。 南湖交科院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共同发起成立的立体交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而空中医疗运输项目是其在嘉兴落地的首个路空协同先导应用项目,合作方是嘉兴市第一医院。我们赶到时,南湖交科院科研处主任阿努赫和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许俊正在讨论项目近期运行情况。 “如何管理这些无人机?”我们提出疑问。 阿努赫给我们展示了嘉兴市路空一体运行平台,只见平台包括地图监控、运行管理、基础信息等板块。点开“地图监控”,一架无人机正在执行血液运输飞行任务。 “你看,屏幕上的螺旋桨就代表无人机,线路就是空中航线,现在正有一台无人机从蚂桥卫生室往王店人民医院运输血液样本。”阿努赫耐心向我们解释,“就像在荒地上修路,我们先要通过勘测等了解整个区域的情况,也就是空域情况,然后结合现有的各项法规、起降点和具体航线,逐级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审批,然后开通航线。” 阿努赫又点开了“无人机信息”板块,目前正在执行任务的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电量等清清楚楚:高度88.99米,速度每秒1.04米,电量91%。 “‘路’有了,还得有靠得住的交通工具。我们目前的这些无人机均来自国内排名第一的城市无人机配送公司,这家公司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拥有行业内最长的城市运行里程,在医疗运输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汽车出状况可以呼救,有道路救援,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我们有些好奇。 “一旦飞机偏离航线,或者出现异常,平台会自动报警,我们会根据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备降、迫降、返航等措施。”阿努赫表示。项目前期的测试阶段,他们模拟过多次紧急情况,航线上也设置了相应的备降点。 说话间,系统上弹出一项新的飞行计划:王店人民医院申请运输标本到嘉兴市第一医院。确认航路、天气、无人机状况后,阿努赫点击了一下,状态变成“审核通过”。“这代表着随时可以起飞,如果遇到大风、大雨等天气,我们会暂停审批,确保安全。” 王店人民医院3条航线开通至今,已为180余人次完成了350多个检验项目的配送。 下一步,嘉兴将开通更多无人机航线线路,并探索更多医疗应用场景,如紧急送血、空投AED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