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D-二聚体来源 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纤溶系统激活或亢进:正常人血液中有2-3%的凝血和纤溶处于活化状态,故有D-二聚体的产生因此,D-二聚体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孕期D-二聚体水平 D-二聚体的水平是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上升的,没有一个孕期单一的正常值范围,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激素变化,胎盘的生长等原因,导致促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生成增加和抗凝活性相对降低,保护女性免于致死性出血,导致妊娠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一步使D-二聚体升高。 妊娠期正常值的参考值因所在地区,医院及检测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略有差异。较多文献报道孕早期约<1.0mg/L;孕中期约1.0~3.0mg/L;孕晚期:3.0~5.0mg/L。 D-二聚体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孕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①非孕期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对于排除VTE的诊断有帮助。 ②明确诊断的孕期VTE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水平还是有必要的。 ③不推荐D‐二聚体作为孕产妇VTE的筛查或诊断指标;更不推荐以单纯D‐二聚体水平升高作为VTE预防和治疗的依据。目前用于筛查非孕人群VTE的推荐血浆D‐二聚体参考值范围(≤0.5mg/L)并不适用于孕产期妇女。 孕妇血栓前状态 孕妇血栓前状态(PTS)又称为易栓症,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有导致血栓形成的趋势。PTS是引起复发性流产(RSA)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高龄不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等疾病密切相关。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机体是否处于PTS的筛查指标,对于无VTE史或近期无VTE表现但妊娠期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加、合并易栓症的RSA患者可根据D-二聚体水平适当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 引有文献报道,D-二聚体的升高与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相关。对于D-二聚体明显升高,且伴有异常情况如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复发性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等的孕妇,需要及时就医。 D二聚体与常见产科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女性,重度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度患者,提示D-二聚体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子痫前期患者循环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妇女。D-二聚体水平:子痫期>子痫前期>轻度妊娠高血压>正常妊娠组。 妊娠期糖尿病 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产物水平与血管损伤呈正相关,血管损伤越严重,特异性产物水平越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及病情加重情况后,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上升。孕妇一旦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导致其体内纤溶、凝血水平发生变化,导致孕妇发生病理性高凝,进而诱发静脉血栓。 反复流产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反复流产患者体内较高且较为常见,因此对反复流产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早期反复流产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状态显著高于正常早孕及单次稽留流产的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升高,监测血浆D-二聚体可预测复发性流产中血栓形成事件的可能性,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当孕妇机体高凝状态过度后,会容易造成纤溶系统以及凝血系统失衡,进而引发胎盘早剥、早产、死产等各种妊娠期并发症。 孕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及肺栓塞 年龄和妊娠状态影响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孕妇D-二聚体质量浓度随着妊娠期增加而增加,产后迅速下降,产后4~6周恢复至正常,因此用成年人的D-二聚体临界浓度来排除孕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及肺栓塞是困难的。孕妇D-二聚体质量浓度会随着产程进展而增加,全面了解妊娠期D-二聚体质量浓度的变化才能制定安全可靠的临界浓度用于排除孕妇的肺栓塞。 总结 孕期对孕产妇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