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高发季。 11月29日,北京疾控发布了第47周的《传染病周报》,11月20日-11月26日全市共报告传染病72475例,比上周环比增加94%,创下全年最高记录,流感与新冠成为报告最多的传染病。 本轮已经连续7周呈上升趋势,从41周到47周,北京传染病报告量分别增长了1%、17%、66%、24%、8%、152%、94%。 上周的传染病报告量,直接刷新了全年最高记录,规模超过今年的前三波疫情。 报告不包括近期多发的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这些疾病还不属于法定传染病,暂未进行统计。 近三个月传染病趋势图 2023年传染病趋势图 北京疾控的数据具有代表性,以往大致上与全国疾控的数据一致,其他地区可以参考,请在疾病高发时期加强保护。 此外,江苏省10月也报告了3万起流感病例登上微博热搜。 针对全国多地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在11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能够接种疫苗的尽量接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在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流感的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3N2亚型,根据测序分析,该亚型与疫苗匹配程度较好,能够为接种者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 世卫称国内正在“补课”,无新传染病 今年的传染病比往年来的凶猛,针对国内的传染病疫情,前几天世卫组织进行了数据分析,结论是国内没有出现的新病原体,传染病高发是由“免疫差距”导致,国内正处于“补课”阶段。 世卫的说法,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儿童患者占比最高——儿童接触的病毒种类最少,获得的抗体亦最少。 台湾地区的马偕儿童医院医务部主任师邱南昌认为,台湾在过去几年有着严格的防疫措施,各种病毒没有流行起来,人体失去了自然获得抗体的机会,邱南昌推估免疫负债持续2至3年内是跑不掉的,影响层面跨越全年龄层,民众务必特别注意。 “免疫债”的是与非 近日,《Nature》期刊以“What’s behind China’s mysterious wave of childhood pneumonia?”为题,聚焦中国儿童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激增的问题。 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Benjamin Cowling对这波疫情并不感到意外:“这是典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典型‘冬季激增’,今年的发病时间略微提前了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三年的 COVID 措施导致人们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在放松防流感措施(如戴口罩和旅行限制)后的第一个冬天,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反弹在其他国家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模式。2022年11月,美国因流感住院的人数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伦敦大学学院Francois Balloux说:“全国范围内的封锁和其他减缓COVID-19传播的措施阻止了季节性病原体的传播,使人们对这些微生物建立免疫力的机会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负债(immunity debt)。” 来源:mRNA福星情报局、生物通、CDC信息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