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了解不同批号试剂的差异 近期,看了一些文章。我注意到欧洲的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CCLM)杂志,对不同批号试剂的差异有多篇文章。有些文章非常突出地指出,必须重视不同试剂批号对检测病人样品,产生检测结果的差异!因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被检测病人以后的临床问题了。 最近,CCLM为了庆祝杂志诞生60周年约了不少名家,专门为杂志写文章表示祝贺,其中为不同试剂批号对检测病人样品检测结果产生了严重后果,强调了临床实验室 第一个示例,是似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多年里没有检出逐渐的但显著累计的阳性批间偏移,这导致了结果大于参考限值上限的个体数在增加,但没有与临床表现关联。医生反馈了这些临床上与实验室梯队不一致的结果,才被看临床实验室揭示了检测程序的长期阳性偏离。 第二个示例是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试剂批号间的正偏移没有被常规批间证实程序检出,试剂批号进入临床使用。系列病人引起的正偏移,他们以往没有被检出的前列腺特异抗原,现在具有低的可检出的结果。一些病人被进行放射前列腺切除术,为根除前列腺癌。按照临床认识,一个很低的可检测的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会说明存在残余前列腺组织或前列腺癌的复发。假性可检出的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可具有不相应的提示程序,要求进行活组织检查,进一步加重了病人的痛苦。 这两个示例从不同方面说明批间确认试剂质量的重要性。但是,这两个示例都是检出结果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累计批间偏移难以有能力去检出很小的分析变化。另外。批间变化的累计效应没有有效地证实和被现有的程序监视。在前列腺特异抗原例子中,有一些结合因素,在很小的分析偏移的临床显著性情况下,缺乏相应随访措施,作为技术控制规律说明存在偏移,需要临床评审和对以往已经被潜在地影响的报告结果重新检测。 因此,不少临床实验室研究,如何监视不同批号试剂的质量,确保病人样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原文对如何进行不同批号试剂质量进行监视,有很多的观点和想法。但是,我在随访这些文章后,发现至今尚无可靠有力的措施。 我回想起Miller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报告,对不同试剂批号影响检测结果做了研究。不要忘记,任何试剂厂商,在监视它们生产的不同批号试剂质量时,习惯使用控制品。指定了一个批号的控制品,在相当长的试剂生产中,固定使用该控制品。只要该控制品的检测结果,在某个规定的分析范围内,检测该控制品的试剂批号被认可了它的检测质量。 Miller对控制品监视试剂质量做了调查。2011年他和同事们写了文章“互换性限制了不同试剂批号影响质量控制结果”。 文章强调,临床实验室的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GLP)包括了要确认每个新批号试剂,在用于检测病人样品前,须证实新老批号试剂对病人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当时Miller就已经指出:质量控制样品的不可互换性,阻碍了控制品去确认不同试剂批号间病人样品结果的一致性。Miller团队对试剂厂商究竟如何监视试剂质量的情况,调查了:2002年5月6日到2005年8月30日,多个厂商的检测系统在各个临床实验室,环绕试剂批号更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共有18个QC物质、661批试剂批号变换、1483个试剂批号更换-QC事件、82个分析物、和7个仪器平台。 结果:总的,有40.9%试剂批号变化-QC事件,在QC样品结果与病人样品结果,在2个批号试剂间,具有显著差异。QC结果具有<1.0 SD区间差异(占总的83.1%),有37.7%的病人样品观察到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QC结果差异≥1.0 SD区间(总的16.9%),病人样品有显著差异的为57.0%。 结论:QC物质发生不可互换的结果频率,足以确认QC结果不可用于证实,在检测程序的试剂批号更换时,病人样品结果的一致性。
良好的实验室操作规范不可证实,在使用新批号试剂前,须证实是否适合使用,以确保病人样品结果,在检测程序更换试剂批号时保持一致。经典的做法去校准新批号试剂,使用新和老批号试剂检测一组病人样品结果。检查结果去证实使用两个批号试剂的结果间一致性。理想地,使用的一组病人样品要包含完整的检测区间。实际中,有困难得到病人样品完整的检测区间,只能以较小的区间代表完整区间结果的一致性。要求依据批与批再现性为基础,使检测符合预期临床目的,和是否观察到的批与批差异拟合了某个检测程序的分析性能能力的预期内。 质量控制(QC)物质,以及能力验证试验(PT)物质,加工制备相似;有报告与临床病人样品不可互换。QC(和PT)物质的不可互换性,因基质的改变所致,在制备QC(或PT)物质时引入,使得它们与临床病人样品中发现的基质不同。另外,不同批号QC(或PT)物质也不会完全可再现,引起的与基质有关的偏移的大小,相对于临床病人样品,在给定的检测程序下,不同批号QC(或PT)物质时不同的。本报告,词语“基质有关偏移”即,因在QC物质制备中样品基质的变化所致的一个影响,不同于(除了)临床病人样品间在基质上发生的差异。互换性限制了解释为什么QC物质具有与方法-设定特定值,为什么大多PT评价被限制在方法对等组内的比较。 如果QC物质的结果被用来证实在更换试剂批号时病人样品结果的一致性,就方便了。但是,不可互换性限制了影响方法间QC物质的结果,也会因不同基质关联的偏移所致,到发生在给定批号QC物质和2个不同批号的试剂间。试剂被设计和制备,去适合检测病人样品。在以某个特定方法分析时,QC物质,因它们被改变的基质,会说明与基质有关的检测偏移,它的大小随试剂批号而异。实际上,这样基质有关偏移的大小,可对每一个QC物质和试剂批号组合不同,差异的大小不可预测。实验室的具体问题是,决定是否改变的QC靶值,因与基质有关的偏移上的差异,在改变试剂批号时有影响。对与基质有关的变化无法纠正的靶值,在量值上可引起方法性能的错误结论,这是依据QC物质结果。
讨论 我们的数据展现了QC物质与病人样品的不可互换性,在改变试剂批号时,是经常发生的。观察到不同QC物质和检测技术很宽的范围,对于给定QC物质或试剂批号不可预示。结果,QC样品的结果无法应用于证实,在更换试剂批号时,病人样品结果的一致性。不可以同时检测QC样品得到的检测结果,去确认证实试剂批号间病人结果的一致性。这个QC物质不可互换性的局限性,看来也将影响被厂商在释放试剂批号检测使用的控制品,并对QC产品定值,预期被实验室使用,去确认检测程序的性能。 原则上,本来期望使用一个QC物质同时检测,去证实试剂批号间病人结果的一致性。因为不可互换性特性会在不同批号QC物质和/或试剂是不同的,这样的确认需要对每个QC物质和涉及的试剂批号进行实施。 与基质有关的偏移上的差异,会发生在QC样品和不同批号试剂间。使用QC样品去证实结果的一致性,和证实某方法性能的变化,需要在报告病人样品结果前予以纠正。连同使用相同批号的QC物质和试剂,在于基质有关的偏移没有改变,任何QC样品结果的改变应反映方法性能的变化。 发生试剂批号更换时使用QC物质,有基质有关的局限性。调查结果说明,试剂批号更换后,QC样品的基质关联偏移可大到使得QC样品无法说明方法的性能状态。在这些情况下,QC样品的预期靶值必须被调整到补偿基质有关偏移的变化。无法调整预期QC样品的值,将引起高频率的明显QC失败,但检测程序实际上实施了规范,产生了病人样品的正确结果。 本研究的强处包括,大量QC物质个数、实际批号的更换、分析检测程序、和仪器平台。病人样品结果略有不同,因为2个试剂批号间的校准差异,但提供了会发生任何校准差异的对照组。结果,在2个试剂批号间QC物质结果和病人样品结果间差异的大小,被QC物质内基质有关偏移的变化所致。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2个试剂批号间的差异,计算了相对少的病人和QC结果个数。这个局限性在统计程序中说了,会产生较低的统计功效去检出重要的差异。另外,精密度很差的方法被预期在QC和病人样品结果间的差异很少敏感;结果,QC结果中很小的与基质关联差异会没有证实。有可能很小的校准偏移会与某个试剂批号一起发生,影响了病人样品和QC结果二者。 因此,Miller文章已经说明,即使实验室在检测前,为更换试剂批号,以新老批号试剂同时检测控制品。本来期望得到的两个批号控制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证实新批号试剂可以替代老批号试剂,继续检测病人样品。这样的做法因控制品具有的基质问题,导致这样的做法不可说明新老批号试剂可以互换。当然,唯一有效的做法是对一组病人样品,以新老批号的试剂检测比较。问题是,究竟要几个病人样品?它们内含的分析物浓度是否合适?每个批号试剂对病人样品进行几次重复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等都需考虑。最近的CCLM杂志,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做出任何结论。因此,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还需要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公众号:冯仁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