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是第20个“世界镇痛日”,每年10月的第3周为“中国镇痛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易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如焦虑、失眠、忧郁等。 关于对疼痛的认识误区需要被纠正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都比较片面,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忍忍就好了,疼痛就一会儿 按照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可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其中,重度疼痛常表现为: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面对疼痛,忍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疼痛,就可能导致小病变大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误区二:哪疼就治哪,不辨清根本 疼痛只是疾病的表象,究其根本,疼痛可能来自不同的病因。最常见的腰痛,也需要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等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必须对症下药,分清楚疼痛感觉是来自骨骼肌肉痛,还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不同的疼痛表现不同,骨骼肌肉疼痛比较常见,大家一般也比较容易分辨。相比之下,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类疼痛,它通常表现为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刀割样的疼痛。如果拖延治疗,病情容易恶化。 误区三:直接来点儿止痛药,给他压下去 不少人在发生疼痛时随便买点止痛药,殊不知这已经为身体埋下了安全隐患。滥用止痛药(尤其是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对于胃肠道本身就非常脆弱的患者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容易引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药物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服药需要在医生的治疗指导下进行。 有些疼痛不能耽搁 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人们应及时去医院看病,是对身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如果身体某部位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患了慢性疼痛,应该到医院的疼痛科就诊;或者身体某部位疼痛,到医院各科进行治疗无效,也应考虑去看疼痛科,有些疼痛绝对不能耽搁。 1、头疼 大家出现了头疼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了解相关病因。有时感冒会引起鼻源性头疼,但有时剧烈头疼也有可能是脑出血、脑动脉瘤的前兆。因此,若头疼持续且无法缓解时,建议及时就医。 2、颌、喉、胸、肩臂或腹部疼痛不适 这些部位出现疼痛,有可能是心脏病的前兆。心脏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压迫感,除了胸前区,其疼痛也会辐射到喉、颌、左肩臂或者腹部等部位。 3、背下部或者肩胛骨之间疼痛 一般是关节炎的反应,但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或者腹部病变导致的,建议趁早就医治疗。 4、严重的腹部疼痛 腹部出现严重疼痛,很有可能是阑尾出现问题。其次,若是出现了胃溃疡、肠道梗阻、胆囊和胰腺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腹部疼痛。 5、小腿疼痛 小腿经常出现疼痛,需要警惕是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疾病较为危险,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6、腿脚灼热疼 有些人会感觉到腿脚有灼热感或针刺感,说明是神经受到了损害,可能是末梢神经炎,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7、无法解释的疼痛 有些患者的疼痛是不定的,在抑郁症患者中较为常见。有时候觉得头疼,有时候是四肢疼痛。身体上出现了这些疼痛,大家不要静静忍受,因为也许此时大脑生理结构已经发生了病变。 疼痛病因复杂,特别是慢性疼痛,常常让患者“备受煎熬”,疼痛症状需要得到重视。对于疼痛患者,出现疼痛不应拖延,要尽快就医问诊,并遵遗嘱及时、按时用药。与此同时,在治疗疼痛疾病时要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固定思维,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标本兼治,以最小的创伤追求最大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愈或长期缓解的治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