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66岁老奶奶验孕了?!

归去来兮 2023-9-25 04:39 PM 565人围观 杂谈



66岁的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人,喜欢锻炼身体的她身体硬朗,常常和姐妹们游山玩水,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前不久,黄奶奶来到某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一年一度的职工体检。然而,今年的体检结果却有些意外……



66岁老人怀孕了?



与往年基本正常的体检结果不同,今年黄奶奶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

甲胎蛋白(AFP)是一项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其异常升高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也可见于其他的一些生殖细胞肿瘤,比如绒毛膜癌等。



黄奶奶AFP的显著升高引起了医学检验科医师的注意。为了确认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医师马上查找了其他结果并向健康管理中心咨询情况。

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其他检验结果均未提示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细胞癌的可能。

这时,检验医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女性正常妊娠过程中,AFP也会显著增高,难道66岁的黄奶奶怀孕了?



检验医师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纸条(即俗称的验孕棒)对血液再次进行了确认。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血液HCG显著增高,试纸条上“鲜红的两条杠”提示黄奶奶“怀孕”了!

小概率事件就这样发生了吗?谨慎的检验医师再次确认了子宫B超:提示黄奶奶为普通老年性子宫,没有妊娠迹象。

分析再度陷入了僵局。


真相竟是...



这时,有同事提出,可能是血液中的某种干扰物质引起了二者的假性升高,俗称假阳性。但究竟是什么物质,既能引起AFP假阳性,又能引起HCG假阳性?

类风湿因子(RF)

这个答案呼之欲出。


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中的一种自身抗体,它能导致很多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原理的检验方法出现假阳性,可以说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头号干扰物质。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检验医师首先对血液补测类风湿因子,将类风湿因子封闭后再次检测AFP和HCG。

最终的检测结果证实了大家的猜想:黄奶奶体内有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而封闭后检测的AFP和HCG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基本可以确定假阳性的罪魁祸首就是类风湿因子。

检验医师立即联系健康管理中心,告知黄奶奶患上类风湿的可能性大,建议黄奶奶完善相关检查。

第二天,接到通知的黄奶奶再次来到医院,说起自己最近几个月身体有些不爽利,早上起床时总觉得身体僵硬,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也确实有些疼痛,她还以为这是因为最近出游较多、劳累过度所致,因此并未引起重视。

通过系统检查,医生确定黄奶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幸发现及时,尚处于疾病的早期,只要积极的规范治疗,很快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在重重迷雾中找到真相



医学检验科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异常的检测结果时,首先会考虑生理性增高的情况,也就是患者处于某种特定生理状态时,某项指标一过性升高,解除这种特定生理状态时,这些指标恢复正常;其次就是病理性升高的情况,在患有某些疾病时,患者的一些指标会升高,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

但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和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检验结果,这种情况可能是干扰物质引起的假阳性。

而医学检验科最需要排除的就是假阳性,检验报告单审核及检验的不同方法学也是为了将假阳性的概率降到最低。




本文编辑:小珍


来源: 检验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