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一文读懂粪便检验

归去来兮 2023-9-1 03:57 PM 986人围观 科普


粪便检验是通过物理学、免疫学、化学等方法对粪便进行分析,以此了解消化系统功能,辅助诊断消化道感染、出血、恶性肿瘤等疾病,并可对黄疸类型鉴别提供参考。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等。

一、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查
1、正常粪便性状
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

2、异常粪便的性状
(1)黏液便
黏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黏液则一般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
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3)脓便及脓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4)柏油样便
为上消化道出血,超过50ml时粪便呈黑色或褐色,质软有光泽,柏油样。

(5)胨状便
呈黏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物,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绞痛之后。

(6)稀糊状或稀汁样样便
见于各种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为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7)白陶土样便
胆道梗阻时,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或缺如,粪胆素生成减少甚至缺如,使粪便呈灰白色。主要见于梗阻性黄疸等。钡餐造影后粪便也可呈灰白色,但有明显的节段性。

(8)米泔水样便
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多见于霍乱、复霍乱。

(9)球形硬便
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所致。常见于习惯性便秘患者,亦可见于排便无力的老年人。

(10)乳凝块状便
婴儿粪便中可见白色、黄色或是绿色的乳凝块,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

二、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
正常人粪便中可偶见白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在肠道寄生虫感染(尤为钩虫病及阿米巴痢疾)和过敏肠炎时,粪便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2、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在胃及肠道中被消化液破坏,故显微镜检验为阴性,必须通过隐血试验来证实。

红细胞

3、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作为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依据,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吞噬细胞

4、上皮细胞
生理条件下,少量脱落肠道的上皮细胞被破坏,粪便中很难发现。在坏死性肠炎、霍乱、副霍乱、伪膜性肠炎等时上皮细胞数量增多。

上皮细胞

5、脂肪
在粪便中有脂肪小滴、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3种形式。正常情况下,食入的脂肪大多数被吸收,故粪便中很少见到。镜检脂肪小滴>6个/HPF,为脂肪排泄增多,多见于腹泻、梗阻性黄疸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等。

脂肪小滴

6、淀粉颗粒
正常粪便中极少见。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腹泻患者粪便中可大量出现。

淀粉颗粒

7、结晶
正常粪便中可见多种结晶,如草酸钙、磷酸钙、碳酸钙等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结晶有:

(1)夏科-雷登结晶
菱形,无色透明,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性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形成。多见于阿米巴痢疾及过敏性肠炎的粪便中。

夏科-雷登结晶

(2)血红素结晶
斜方形结晶,棕黄色,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中。

血红素结晶

8、细菌
成人粪便中主要的菌群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约占80%。另外还有少量的产气杆菌、变形杆菌、芽孢菌及酵母菌等。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大约为1:10。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制剂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数量严重减少甚至消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显增多,粪便中球菌/杆菌比值变大。

细菌

9、寄生虫卵
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见到的虫卵有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肺吸虫卵、肝吸虫卵、姜片虫卵等。临床上常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静置沉淀集卵法等方法来提高阳性检出率。

蛔虫卵

鞭虫卵

钩虫卵

蛲虫卵

血吸虫卵

肺吸虫卵

肝吸虫卵

姜片虫卵

10、溶组织阿米巴
取新鲜粪便的脓血黏液部分进行粪便镜检可见到滋养体和包囊。

溶组织阿米巴

11、隐孢子虫
除粪便常规检验外,常用改良抗酸染色法、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等方法来提高阳性检出率。

隐孢子虫

12、人芽囊原虫
是一种寄生在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原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感染人芽囊原虫后可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人芽囊原虫在腹泻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有二分裂、三分裂、多分裂、内二芽生殖和裂体增殖等多种繁殖方式,与其他肠道寄生原虫常有合并感染。

人芽囊原虫

13、真菌
正常粪便中少见,应排除容器污染或粪便显露室温下过久污染所致。真菌孢子直径约3~5μm,椭圆形,有较强折光性,革兰染色阳性,大都有菌丝同时出现。一般见于应用大量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真菌性二重感染。


真菌
以上就是“小便便”从临床检验角度给出的自我介绍:给各位思想家科普了“便便”自身的一般性状检查和部分显微镜检查。最后祝各位思想家在马桶上思考人生的时候,能够悉听尊“便”、“便”宜行事、随随“便便”!




本文编辑:小珍


来源: 云南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