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幸开 | 来宾市人民医院 黄利均 |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指导老师 | 袁凯旋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 惯性思维,有时候会干扰我们诊断疾病的思路,相同的疾病有时会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医学工作者无疑都是从这样的案例慢慢进步成长的。 患者,女,48岁,主诉:发热1周余,自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热峰40.5℃,伴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于当地县医院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仍反复发热,行血常规示WBC:7.32×10^9/L,HB:57g/L↓,PLT:13×10^9/L↓,血常规镜检见部分疑似异常早幼粒细胞,考虑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能,患者及家属要求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因患者病情危急,带教老师口头报告结果后,临近下班时,骨髓涂片标本送到了笔者手上,仅划过几个视野,就轻易的找到熟悉的细胞,见图1。 图1 异常早幼粒细胞,隐约可见数条奥氏小体(图1),然而,当计数100个细胞并浏览全片,这竟然是全片唯一可见的奥氏小体,柴捆细胞更是没有看到。 血片镜检结果:白细胞减少,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65.0%,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大红、小红、偶见碎裂红,血小板少见,散在分布。血片异常早幼粒细胞不多,没有找到典型的柴捆细胞,骨髓涂片又是如何?低倍镜判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首先按照流程计数200个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和血片大体相同,然而,奇怪的是,骨髓涂片镜下寻找了接近1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典型的柴捆细胞,连奥氏小体也难觅踪影。 第二天早上,患者的融合基因结果已出,见图2: 图2 患者骨髓检验结果见图3: 图3 带教老师分类结果,竟然出现了一半的正常早幼粒细胞,重新在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见图4: 图4 患者5月1日凌晨急诊入院,凝血检查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血常规检验及流式结果见图5: 图5 患者最终确诊M3,而且是一例奥氏小体少见的粗颗粒型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染色体t(15:17)形成的PML/RARa融合基因是本病最特异的的基因标志[1]。本病除了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一般临床症状外,还容易并发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筛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规简便的检查,国内学者[2]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象特点设定形态复检规则,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3%)或同时检见柴捆细胞者(≥0.5%)视为高度疑似APL患者,即刻报告临床,对M3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内外浆、不规则核形(蝶型核、臀样核),柴捆棒子、POX强阳性。掌握M3形态学四个特征:内外浆、不规则核形、柴捆棒子、POX强阳性,具备其中1-2个形态特点就需要考虑异常早幼粒细胞。 对比本案例,早幼粒细胞可见:内外浆、不规则核形(蝶型核、臀样核)、POX强阳性,同时凝血功能已经出现异常,虽然形态学没有找到柴捆状Auer,但是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早幼粒细胞已经出现了三个典型的M3特征,可初步确诊M3,提示临床采取必要的治疗。 柴捆状奥氏小体是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力证据,这是我们从大学教材到考职称都一直灌输的知识点。其实,也有一些类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没有柴捆样奥氏小体的[3]。 FAB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为3型,M3a(胞质粗颗粒型),此型易见单个和/或柴捆状Auer,即柴捆细胞;M3b(胞质细颗粒型),此型可见或偶见Auer小体;M3v(胞质微颗粒型,颗粒甚少或缺如,核型扭曲、分叶),一般不见Auer小体。柴捆状Auer是确诊M3的有力证据,但并不是必备条件。本案例中,骨髓形态学考虑M3a(胞质粗颗粒型),然而单个和/或柴捆状Auer很少,确实出乎意料。 血常规出现异常早幼粒细胞,常常伴有血常规白细胞散点图异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区域的右上方出现蓝色的异常散点图,如本案例,入院血常规散点图见图6-7: 图6 首次入院 图7 治疗1个星期后 M3的及时诊断和确诊,血常规岗工作人员的筛检异常重要,检验人员可依据血常规散点图的特征性表现(图6),涂片镜检,找到可疑细胞,必要时可用外周血片行POX染色,再依据其他检验结果做出初步判断。 APL的诊断能否及时准确发出,是细胞形态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细胞形态的初学者,只有不断的累计病例并持续学习,才能拥有一双慧眼,让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许文荣,王建中主编.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2-224. [2]肖作淼.通过外周血形态学复检缩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周转时间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陈红亮,黄美群.7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检测结果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3):63-64.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