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止血】三个时相局部血管痉挛收缩1. 当血管损伤时,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 2. 肌源性因素引起血管收缩 3. 血小板激活可释放5-HT,TXA2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初期止血)粘附 • 血管损伤使得血管皮下组织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有机会与胶原纤维相结合,从而激活血小板。从而促进粘附的发生,这是生理性止血的第一步,可以将血小板锚定在受损伤部位。 聚集、释放 • 随后,通过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释放多种的致聚剂,使更多的血小板聚集在受损部位,从而形成血小板血栓。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二期止血)在血管受损同时,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使得在血浆中原本呈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合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凝) 止血中的作用血管因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 1. 表达并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导致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的粘附和聚集 组织因子FIII(TF) • 2. 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FIII(TF),启动外源性凝血。 因子XII • 3. 基底胶原暴漏,激活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 凝血酶调节蛋白TM • 4. 表达并释放凝血酶调节蛋白TM,启动蛋白质C系统,调节血一氧化氮浓度影响血小板功能,通过表达并释放内皮素增强血管收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