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主任提问:PT、APTT、TT 有什么区别?临床怎么用?

归去来兮 2023-3-15 04:26 PM 1819人围观 医学


临床上为了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对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进行监测时,常常会进行 PT 和 APTT 的检查。

很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小伙伴可能对 PT 和 APTT 傻傻分不清楚,如果再加上一个 TT,简直令人头大。

今天,我们系统聊一下到底什么是 PT、APTT 和 TT,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在临床中又是如何应用的。



 01 官方定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WS/T 359-2011)中对这三个的定义:

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与凝血活酶试剂(例如组织因子和氯化钙)反应后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与适量氯化钙、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如白陶土)反应后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凝血酶时间(TT):血浆中加入一定活性单位的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所需要的时间。

可能部分小伙伴们看完定义仍然一头雾水:

图源:网络

为什么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看不懂?

接下来,听我娓娓道来~



 02 凝血途径 


想要真正搞清楚这三者的区别,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血液是如何发生凝固的。

血液凝固是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生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液凝固的过程。机体的凝血需要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参与。

如下图所示,凝血系统根据触发凝血方式的不同,凝血途径的上游分为外源凝血途径(粉红区域)和内源凝血途径(蓝色区域),下游为共同凝血途径(绿色区域)

作者制作

根据参与的凝血途径不同,可将凝血因子分类如下 (a 代表活化):


备注:纤维蛋白原 — 因子 I ;TF— 因子 III,;Ca2+ — 因子 IV;PL— 磷脂

根据定义,PT 实际上是指检测时加入了可以启动外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剂,若外源凝血途径或共同凝血途径(粉红色 + 绿色) 中需要的物质发生改变则会造成 PT 延长或缩短。

类似的,APTT 是指检测时加入了可以启动内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剂,若内源凝血途径或共同凝血途径 (蓝色 + 绿色) 中需要的物质发生改变则会造成 APTT 延长或缩短。

简单来说,PT 和 APTT 都是指在临床实验室模拟体内自然凝血的过程。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了参与各自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的量或者功能改变。

区别点在于:
 PT = 外 + 共同
◆ APTT = 内 + 共同

结合上面凝血因子分类表格,引起 PT 和 APTT 改变的凝血因子就显而易见了。

 PT 检测时加入的激活物包含 TF 和 Ca2+,因此 PT 延长可见于的外源途径凝血因子(VII)或共同途径凝血因子(I、II、V、X)缺乏或者活性低下。

邀请
来源: 丁香园检验时间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