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活化后具有酶活性,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因为都是补充作用,所以称之为补体,目前已知补体是由 30 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但是补体系统并非时刻在线,需要某些关键任务才能触发激活。补体蛋白依次激活顺序为 C1q,C1r,C1s,C4,C2,C3,C5 ~ C9。首先抗原和抗体结合以后,就会 Q 一下 C1,所以 C1q 识别了抗体上的补体结合位点,并与之结合,C1q 构型发生改变之后,又呼叫激活后面的 C1r、C1s,喜提热搜(rs)。C1s 大刀阔斧,将 C4 分解成 C4a 和 C4b,C1s 激活 C4 后,再分解 C2 成 C2a 和 C2b。C4b 与 C2a 结合成为 C4b2a,分解 C3 成为 C3a 和 C3b。C3b 与 C4b2a 相结合。最后成为 C4b2a3b(经典途径的 C5 转化酶)。C5 在 C4b2a3b 的作用下裂解为 C5a 和 C5b,C5b 与 C6、C7 结合,形成 C5b67 复合物,进而与 C8、C9 分子联结成 C5b6789 复合体,即为攻膜复合体,进入战斗模式,导致细胞溶解。注意:因为经典途径激活需要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以后才能与 C1q 结合,而抗体的形成需要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因此经典途径一般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因为经典途径需要抗体的产生,如果想要不产生抗体,也激活补体途径,就需要想点旁门左道的捷径了,旁路途径可绕过 C1QRS 的识别、躲开了 4 和 2,直接激活 C3,从 C3 开始,继而到攻膜阶段。在正常生理情况下:C3 可持续产生少量的 C3b,但是迅速被 I 因子灭活。D 因子:有活性的 D 因子作用于 C3bB,可使此复合物中的 B 因子裂解,形成 C3bBb(C3 转化酶),但是 Bb 可被 H 因子置换,影响进程。因此旁路途径的阻碍是 H 因子和 I 因子,而细菌脂多糖、肽聚糖这些物质存在时,可使 C3bBb 免受阻碍,激活旁路途径。P 因子与 C3bBb 结合成为稳定的 C3 转化酶,使 C3 裂解为 C3a 和 C3b,C3b 与 C3bBb 结合形成 C5 转化酶。这种激活方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所以是感染早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既不像经典途径那般按部就班,也没有旁路途径那般快捷,介于二者之间,从激活 C4 开始。MBL 途径是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其诱导物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相蛋白产生的 MBL 和 C 反应蛋白,后者与病原体结合而启动绕过 C1 的 MBL 途径。MBL 经常记不住缩写,可以记忆成美(M)宝(B)莲(L)。 可点击查看大图 图源:Doctor.7
题图来源:作者制作 参考文献: [1]王兰兰,许化溪,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