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滨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 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以国家批准的应用指征为原则,以国内实际可应用的药品为基础,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整合近年来肺癌筛查、诊断、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以及随访等诊治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合理的推荐建议。 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一项在我国开展的社区肺癌筛查研究显示,在由低剂量螺旋CT(LDCT)检出的确诊病例中,94.1%均为IA-IB期肺癌。绝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根治疾病。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协会(AJCC)第八版TNM分期,Ⅰ期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远好于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8%-92%。强调早期筛查,能够使肺癌治疗的关口前移、大幅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1.肺部小结节需经鉴别诊断、分类管理 2022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指南(下称“指南”)中推荐,对经筛查发现的肺部结节应根据结节的位置、尺寸和密度特征进行分类管理。
2.多维度评估肺结节 肺癌自身抗体相关检测可作为肺部结节危险分层的参考指标,提供生物学特性活跃或惰性的信息;肺结节病因复杂,建议综合肺结节的影像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综合评估。 3.多发结节的管理 对于多发结节的随访频率及时间应基于最大/最可疑的结节进行评估,且每个结节应独立进行评估,除非病理明确诊断为转移。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