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AD)越来越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据《2019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AD,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2亿。 研究表明,AD患者早在出现典型症状的前20余年,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即“AD源性MCI”,而这也恰恰是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因此也成为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重要的窗口期。近日,为满足临床实践需求,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专家经多次研讨,制定了《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称《共识》),以期为AD早期诊断、干预、精准治疗提供共识和指导。 ►►► 脑脊液检测获Ⅰ级推荐 “AD源性M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可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体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五个环节,其中前三项均属于疾病甄别,体液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最具临床诊疗意义。在体液检测方面,《共识》共列出七项推荐意见,其中Ⅰ级推荐3项,Ⅱ级推荐3项,1项为专家共识: 1、血浆Aβ42/Aβ40、P-tau217、P-tau181和NfL可用于AD源性MCI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评估(Ⅱa级推荐,A级证据)。 2、脑脊液Aβ42、Aβ42/Aβ40、P-tau181、P-tau217、T-tau、NfL可用于AD源性MCI的早期诊断及疾病进展的评估(Ⅰ级推荐,A级证据)。 3、以下情况推荐脑脊液检测:存在主观认知能力下降的患者(根据客观测试认知能力未受损);持续、进展性和无法解释的MCI;症状提示可能存在AD的患者;MCI发病年龄较早(<65岁)者;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症状(如偏执妄想、不明原因的谵妄和抑郁症)且诊断考虑为AD的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4、有明确痴呆家族史的MCI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帮助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5、基因检测适用于有明确家族史,且有明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危险的个体(Ⅱb级推荐,B级证据)。 6、ApoE基因型检测可用于MCI患者危险分层,预测其向AD转化的风险,并可应用于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分析(Ⅱa级推荐,B级证据)。 7、基因诊断应该在专业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专家共识)。 众所周知,Ⅰ级推荐意为“推荐使用、有指征、建议使用”,为现行指南或共识中的最高推荐级别,这也意味着脑脊液检测在A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已获得高度认可。 ►►► 脑脊液检测产品亟待开发 脑脊液的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电解质、少量白细胞和各种生化物质、免疫物质等,已成为研究、诊治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探讨病因、判断治疗效果的一种简单易行办法。但在国内医疗机构中,所开展的检测项目还仅限于常规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关明教授曾指出,脑脊液检测在国内未引起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其中的诸多标志物也未被深刻挖掘出临床价值。 透过《共识》不难看出,无论是血浆,还是脑脊液,对AD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已成为重点,例如Aβ42/Aβ40、P-tau181等。 纵观全球市场,从AD检测产品类型来看,血液检测因取样方便而长期占据主要地位,脑脊液虽然极具临床价值,但其相关标志物检测产品极少。小编通过NMPA官网检索发现,在国内上市的脑脊液检测产品中也多以检测总蛋白含量为主,未涉及相关标志物检测。 5月初,美国FDA批准了首个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淀粉样斑块早期诊断的检测试剂盒上市。官方资料显示,LumipulseGβ-淀粉样蛋白比值(1-42/1-40)检测试剂盒可用于55岁及以上患有认知障碍的成年患者,临床实验显示,其检测结果与PET扫描中看到的淀粉样蛋白斑块存在情况一致。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AD负担同样不容小觑。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AD患者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患者数量的1/3,为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负担沉重。对此,有关专家呼吁,只有对AD早期识别症状进行精准筛查,才能避免病情快速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小编认为,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阿尔兹海默病早期筛查检测产品亦可能成为国内的刚需。未来,希望本土IVD企业聚焦临床需求,研发出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检测产品,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