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架构 医疗机构应成立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应急处置工作专班,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全院应急处置工作,下设若干工作组,指定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负贵各工作组,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1.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联络对接、信息报送、协调资源、督导落实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主要负责医疗救治、转诊、会诊、出院评估以及医务人员调度安排等,根据防控需要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及时报告诊疗信息,全力保障患者救治需求。 3.院感防控组:主要负责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根据风险程度做好区域划分、通道设定、警戒防控区域路径、人员感控培训、感控风险排查、终末消毒等,严防院感发生。 4.信息报告组:主要负贵掌握医疗机构内各项工作信息并及时进行汇总报告,全面梳理医疗机构内所有人员,含患者、陪护、医务人员、行政工勤人员、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第三方公司外派人员等各类人员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5.物资保障组:主要负责对防护、消毒、诊疗等各类物资,包括医务人员防护装备、医疗器具、消毒产品、药品耗材、核酸检测用品等进行梳理清点,对于紧缺物资立即进行补充,确保满足防控实际需求。 6.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保障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等所有被管控人员的吃、住、行等生活需求。协调做好集中隔离酒店准备、转运车辆调配以及应急所需水、电等保障工作。 7.其他工作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单位实际和防控需要,视情况增加信息宣传、核酸检测等其他工作组。 二、处置措施 (一)发现“黄码"人员。 1.门急诊和公共区域: 医院需告知“黄码”人员及时向所在村(社区)报备,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公共场所。 ①对于无流行病学史和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之一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行核酸检测,检测报告阴性者正常就医; ②对于有流行病学史和/或出现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之一的,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实行闭环管理; ③对于“黄码"急危重症患者,立即按照相关要求单间隔离予以紧急处置,同时开展核酸排查,不得因等待核酸结果而耽误患者救治。核酸检测阳性的,按照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处置流程执行。 2.住院病区: 发现“黄码"患者,立即将“黄码"患者转运至缓冲病房,同时开展核酸排查,询问流行病学史和新冠肺炎十大症状。患者3天2检阴性、健康码转“绿码”后,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妥善解决患者医疗需求。其他“黄码”人员,按照门急诊及公共区域发现“黄码”人员处置流程执行。核酸检测阳性的,按照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处置流程执行。 (二)发现“红码“人员。 发现“红码”人员,医院需及时向乡镇(街递)报告,并对相关区域进行临时管控,科学研判后处置,规范做好消毒。 ①若“红码”人员为不需要医疗救治的人群,则立即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切实保障隔离期间就医需求; ②若“红码”人员为需要医疗救治的人群,医疗机构应当切实保障患者医疗需求,可选择院内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治疗,同时开展核酸排查,并做好合理管控; ③若“红码”人员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按照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处置流程执行。 医疗机构一旦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统筹协调开展以下工作: 1.紧急实施区域临时封控。 立即对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所在科室或区域进行临时封控,除紧急诊断、治疗外,禁止封控区域内所有人员出入。同时,立即通知医院其他科室及区域,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待具体封控范围划定以后,按指令恢复。 2.及时进行信息报告。 30分钟内将简要情况电话上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2小时内书面报告。同时按要求将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 3.隔离或转运阳性患者。 迅速将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组织负压救护车将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闭环转运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4.迅速全面摸排。 (1)摸排活动轨迹。 ①配合属地疾控部门查看敏感时段监控录像,记录掌握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戴口罩等情况; ②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近距离接触医院工作人员、其他就诊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 ③医院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2)摸排科室相关人员底数。 以科室/病区为单位,统计敏感时间段经过可能敏感区域的人员名单(没有的要零报告),包括医疗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含医务人员、行政工勤人员、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第三方公司外派人员等。 (3)摸排住院患者情况。 摸排所有患者病情、病种,尤其是掌握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人群分布情况。 (4)摸排门诊出诊情况。 调查确认预检分诊、接诊、核酸检测人员等情况;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下一步处置。 (5)初步判定风险规模。 通过调取扫码、挂号、交款等相关信息,汇总收集敏感时段就诊患者信息,初步判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规模。 5.精准划定封控范围。 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疾控部门等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机构负责提供建筑布局图等资料,属地疾控部门根据全面摸排和流调情况等进行综合研判,精准划定具体封控范围。医疗机构应做好同期留观、隔离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对巳经离开医院的重点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疾控部门。 6.人员分类转运。 制定转运路线,分类转运,对需要医疗救治的人员,要在医院独立区域隔离完成后续治疗;对无需医疗救治的人员,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调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7.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医疗机构内所有人员,含患者、陪护、医务人员、行政工勤人员、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第三方公司外派人员等,力争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优先检测管控区域内人员,采样、检测工作要力争在12小时内完成。 8.终末消毒。 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终末消毒,对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在院内活动经过和停留的通道、门急诊大厅、就诊诊室、核酸采样点、辅助检查科室、住院病区等进行环境管控,并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要以患者停留时间长、戴口罩不规范、人员密集、风险度高的场所为重点消毒对象,消毒后进行效果评价。 9.综合评判院感风险。 结合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医院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研判院感风险,作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决定。 10.做好信息发布。 对因环境消杀需要,确定“推迟开诊"或“停诊"的,要在医院官网、微信、APP和医院就诊入口等广泛发布公告,安排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充分告知和疏导分流;对巳经网上预约的患者,要及时电话通知,做好解释。要密切关注舆情,做好舆论引导,禁止医院工作人员网上公开发表不当评论。 11.应急响应终止。 根据属地疾控部门调查等情况,应急处置工作专班进行综合研判排除疫情播散风险后,下达终止响应指令,恢复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