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cardiac markers)亦称心脏生物标志物,是可在循环血液中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 由于心肌组织的再生能力极弱,心肌细胞坏死之后,几乎无法再长出新的心肌细胞。大约一个月以后,梗死部位才能形成纤维组织疤痕,但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收缩功能,导致心功能下降。所以,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必须尽一切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疏通血管,让奄奄一息的缺血细胞重新获得血液滋养。AMI发病后1小时内,血液重新得到灌溉,缺血区域只有少数心肌细胞会坏死,病死率约为1%,如果血流阻断6小时后才得到救治,心肌细胞的坏死率可达到70%-80%,病死率将高达11%,因此寻找AMI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志物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理想的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应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出现早、检测方便、持续时间长和检测周转时间短等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初制定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标准,至今已近50年。在此期间医学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心血管病方面出现了不少新的诊断技术和检测方法。70年代文件发布时主要提到的是肌酸激酶、乳酸脱氨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动态变化。随后发现CK和LDH同工酶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比总酶高,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CK-MB成为诊断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金标准。但从80年末开始科学家发现心脏特异蛋白特别是心脏肌钙蛋白远比上述酶变化更为敏感,能检出酶查不出来的微小心肌坏死。到90年代肌钙蛋白测定逐步取代酶学检查,但是肌钙蛋白在心肌损伤后缓慢地释放入血液,在AMI发病的前几个小时仍不够敏感,需要几小时后重复检测,假阳性发生率高。2012年科学家发现了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具有出现早、特异强和含量高的的优势。2021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提出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标志物。目前再灌注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AMI的首选治疗,成功检测接受溶栓治疗病人的再灌注,可以使一部分溶栓失败的病人受益于进一步的介入治疗。急诊PCI术患者在术后12小时时血清cMy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而血清cTnI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CI术后cMyBP-C较cTnI下降早,提示cMyBP-C可以作为评估PCI术效果的早期指标及对是否发生再梗死的评判有帮助,故在此方面cMyBP-C比作为“金标准”的cTnI更有价值。 用于体外检测人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临床适应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感染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心肌损伤、药物损伤心肌、创伤继发性心脏损伤等重大疾病,检测cMyBP-C将有助于心肌损伤诊断和鉴别。 适用范围: 1.ACS(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或/和排除。 (1)胸痛发生后,救护车上,急诊室1-3小时内,胸痛中心。 (2)心内科及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合并ACS。 2.AHI(急性心肌损伤)诊断和排除。 (1)肿瘤和白血病化疗中,化疗后生存病人心肌损伤存在和排除。 (2)病毒性心肌炎各种病毒高达200种以上感染可发生是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确定诊断依据之一。 (3)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人合并急性暴发性新冠病毒性心肌炎,已被公认。cMyBP-C检测可确定或排除新冠病感染或发病过程中有无合并心肌炎,展望检测cMyBP-C,用于新冠病人确定心脏受损(暴发性新冠病 毒心肌炎)有诊断作用。 (4)创伤群发事故、地震、战伤时,判断或排除心肌损伤。 (5)个体精准化诊断和治疗时应用,提供有无心肌急性、慢性损伤证据达到精准决策。
本文编辑:乐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