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新冠=大号流感?可以放松警惕了?卫健委专家在线辟谣:定论为时过早 ...

归去来兮 2022-3-22 03:36 PM 1158人围观 杂谈


今年3月初以来,全国多地疫情散发,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看着每天的新增人数,内心焦虑紧张,也满是担忧。

这种焦虑情绪也被一些公知及媒体迅速捕捉到,并用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新冠等同于‘大号流感’”的说法来引起大众的注意,从而获得一定的关注度与关注量。

小优看到这个热搜时,心里是有些小问号的:把新冠等同于“大号流感”,有什么依据吗,还仅是自由言论?如果是真的,是不是意味着新冠危害性没那么大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放松对新冠的警惕了?

01

新冠=大号流感?

遇到影响全国人民生活的问题,而又真假难辨时,我们的建议是,先听一听权威性高、可信度高的官方发布: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奥密克戎这一个流行株所导致的这种疾病的流行认为就是大号流感,现在仍然还早

专家也给到了专业、严谨的解释:


这条热搜之后,@中国新闻周刊 紧跟着发布了一则国外新冠新闻:近日,以色列卫生部宣布,该国发现两例新的、以前未知的新冠病毒变体。数据显示,该变体疑似源于奥密克戎毒株BA.1和BA.2变体的重组,同时具有上述两种变体的特征性变异。


这条消息也可从侧面印证,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容小觑,它的危害远高于流感,不能简单地把“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新冠等同于‘大号流感’”来混淆大众。


所以啊,对付新冠,与其轻信“网上片面失真的言论”,不如多听听卫健委专家们的建议:对付新冠,我们有3大“武器”,一是疫苗充分的注射,二是有治疗有效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包括中医药等支撑,三是有非常充足医疗冗余度。(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3月17日的发布会上提到

02

新冠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讨厌新冠、害怕新冠,“传染性强”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它的“后遗症”。

说到“新冠后遗症”,我们总会联想到“治不好”、“伴随终生”,然而事实是,目前新冠后综合征的标准只是说感染多久之后还有某些症状,并不意味着这些症状会一直持续下去、影响终身。

1、“新冠后遗症”风险到底如何

➡ 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研究人员就开始追踪观察出院感染者的健康情况。

研究人员在对2020年1月至5月出院的近两千名感染者的后续身体状况持续分析后,发现76%的感染者在病发6个月的时候仍有至少一种症状。

在这些早期新冠后遗症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疲劳肌肉无力,这占到了63%,睡眠困难也很多,占到26%。

除此之外,23%的人还报告有焦虑抑郁等情况。在感染初期病情更严重的人当中,胸部影像异常肺功能损伤的情况也更多。

这些发现2021年1月发表在《柳叶刀》 ,代表了疫情早期科学家对新冠后遗症的初步认识。


➡ 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2021年以前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近5万感染者的样本量中更是识别出超过50种“新冠后遗症”

除了疲劳、呼吸困难外,最常见的还有头疼、注意力障碍、脱发等,涉及神经、心血管、肺等领域。

而且,随着临床观察证据的积累,世界各地发现了更多“新冠后遗症”的情况。


➡ 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2022年1月的最新数据用近35万人的自我报告样本,证明了疲劳、呼吸困难、注意力障碍是几种最为常见的“新冠后遗症”

此外,报告失去嗅觉的比例也达到37%。但究竟多少人有“新冠后遗症”,这些症状的种类一共有多少,都仍然是未知的问题。


2、“新冠后遗症”是可以改善的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以确诊有肺炎的新冠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跟踪他们康复后的情况[1]。在跟踪四周时,28.3%的康复者有新冠后综合征症状,到12周时比例下降到8.3%。

现在也有研究发现,接种过疫苗后,即便发生突破性感染,新冠后综合征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以色列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同的新冠后综合征症状在突破性感染中减少从50%到近70%不等,这与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疫苗降低新冠后综合征风险50%吻合[2]


3、“新冠后遗症”仍需要更多研究

新冠是一个出现才两年多的传染病,很多研究都处于进行中。像新冠后综合征或者普通人眼里的新冠后遗症,我们的了解还处在早期。

新冠病毒仍在传播和变异,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流行后对新冠后遗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关系新冠大流行进程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很多问题还需要专家、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对症状的成因以及应对手段,肯定会有更多进展,也会带领我们普通大众对新冠有更进一步、更全面的认识,提高我们对“危言耸听”的辨别力。

参考资料:
[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457448/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177-5#ref-CR1

 

本文编辑:乐乐高

来源: 美年码上检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