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别被带歪了!

归去来兮 2021-12-21 04:35 PM 1717人围观 科普


近日,“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的新闻被顶上热搜!据媒体报道,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


同时被顶上热搜的,还有“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的谣言。


那么,什么是“出血热”?“吃草莓真的会导致得出血热吗?”



什么是“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一些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鼠类是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鼠感染汉坦病毒后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人感染后会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该病病死率最高时可达15%,我国HFRS病例数约占全世界的70%。人感染汉坦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染病鼠类和接触其在环境中遗留的病毒,人与人之间的传染非常罕见。


出血热本身并非罕见疾病,作为乙类传染病的一种,到目前为止,虽然出血热发病数已经有所减少,但仍处于高发阶段。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医学制图


出血热国内发病重心总体由北向南转移,但疫情呈减弱趋势。我国大部分省市均被证实为本病疫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或流行。十二月份出血热正处于流行高峰期。出血热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和4~6月(或5~7月)。


陕西省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传统疫区,发病人数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且近期正处于冬春季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季节,出现出血热病例很是正常,只是由于网络的推波助澜突兀地走入了大众视野。



吃草莓真的会导致得出血热吗?


要说出血热是因为吃草莓,基本是无稽之谈。


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为老鼠!接触老鼠等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可导致感染发病。


在正规商超采购的草莓,食用之前充分清洗,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得了出血热怎么办?


出血热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有消化道症状或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出血热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不要自行服药,以免耽误病情。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出血热相关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可见异淋。


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可见巨大融合细胞。


血生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临床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四项任一条件可确诊: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RNA或者分离到汉坦病毒。



如何预防出血热?


预防出血热最有效的手段有两个,一是防鼠灭鼠,二是接种疫苗。


防鼠灭鼠可以从根本上消灭了传染源和切断了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


而接种双价疫苗是预防出血热见效最快、最安全、最实用的手段。


接种对象主要包括16周岁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农民、建筑工地人群、新入高发地区的群体性人群。


因为出血热发病率较低,不需要人人都去打疫苗,我国只是在流行区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


该疫苗共接种三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重新开始免疫。


另外,个人层面也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避免到鼠类出没频繁的地方活动;日常工作后注意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用手直接与老鼠接触,注意不要食用鼠类破坏过的食物;高发区符合接种条件人群以及需到流行区野外的人员应提前全程、规范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最后



最后想说的是,搞清楚什么是出血热不容易,但是不买草莓却很简单。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很多人可能就不敢买草莓吃(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贵...),只会让草莓滞销,果农受损失。


12月20日0—24时,西安新增42例新冠本土确诊病例。现在最需要严阵以待的,不是出血热,是新冠疫情,别被带歪节奏了。



参考文献

[1]WS278-2008,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S].

[2]姜黎. 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模型的建立和动力学分析[D]. 山西大学, 2019.

[3]关鹏, 吴伟, 黄德生,等. 2004-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特点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027(002):124-127.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