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自己去测新冠抗体

归去来兮 2021-11-23 12:00 AM 3282人围观 杂谈

最近,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在接种了新冠疫苗后,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询问是否需要再次接种。

有一些专家提出建议,认为可以通过抗体检测而掌握人群的免疫水平。但无论是我国国家卫健委还是美国 FDA都明确表示,不推荐个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进行抗体检测。

新冠抗体检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不推荐个人检测抗体

先说结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抗体检测,对个人来说暂时无法实现,也没有必要。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抗体检测」究竟检测的是什么。

在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人体会对病毒的很多组分产生抗体(如抗 S 蛋白的抗体和抗 N 蛋白的抗体等)。抗 S 蛋白的抗体还可以细分为抗 RBD 的抗体、抗 NTD 的抗体和抗 S2 的抗体。

其中,在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抗 RBD 蛋白抗体中能阻断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

但是,想要准确检测中和抗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准确检测中和抗体水平,需要进行假病毒或者活病毒的中和实验。这两种方式都成本不菲,活病毒实验更是需要在 P3 实验室中进行,而且中和实验没有实现机器全自动化操作,一般只能在科研机构里进行。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或者民营检测机构里的「抗体检测」,一般采用的都是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的是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

IgM 抗体的中和能力很弱,因此,IgM 抗体阳性不能代表产生了中和抗体。而化学发光法测 IgG 抗体的测量值是抗 RBD 和抗 N 抗体的总和,IgG 的阳性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抗 RBD 抗体的水平,更不能反映中和抗体的水平。

人体抗体组成,抗体按恒定区序列可分为 IgG、IgA、IgM、IgD 和 IgE 五类(制图 by 王瀚)

也就是说,目前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抗体检测,都不是「中和抗体检测」,检测方法、检测试剂、检测标准等等都不是为检测疫苗产生的抗体而设计的。检测结果仅具有一定的疾病和感染诊断意义,而和「疫苗有没有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更直接地说,结果是「阴性」,不代表疫苗没有保护力;结果是「阳性」,也不代表疫苗一定产生了保护力。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提到,不建议以抗体检测结果来作为是否成功免疫的参考。美国 FDA 目前也不建议根据抗体检测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力。

图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FDA 官网截图

当然,尽管官方并不推荐,但好奇自己抗体的人显然不在少数。

据纽约时报最近报道,美国一些私立机构正在以 170 美元的价格销售抗体检测服务,号称能够「以 100% 的准确性检测人体内的中和抗体」。

那么,如果真的能够检测到中和抗体水平,我们是否就能判断疫苗的效果了?

答案是遗憾的:目前仍不能。

「有中和抗体的个人依然有可能被感染。」Mayo Clinic 传染病血清学实验室主任 Elitza Theel 在接受 JAMA 采访时表示,「我们知道抗体水平越高,特别是中和抗体水平越高,效果越好。但我们不知道有多高才足够高。」

什么水平的抗体对应怎样的保护?中和抗体要达到多少才能有效对抗感染?应对不同突变株需要怎样水平的中和抗体?……

这些问题目前仍在探索中。

此外,任何一种检测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是 100% 准确的,也就是说,都可能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案例。

大部分抗体检测的特异性都超过 95%,也就是假阳性概率低于 5%,这样的准确度可以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但是,如果个人仅以一次检测结果就作为疫苗是否有效的判断依据,假阳性有可能带来「错误的安全感」,而假阴性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怀疑」。


为什么不能像查核酸一样查抗体

既然已经我们已经得出「对于个人而言,接种新冠疫苗后的抗体检测没有必要」的结论,那么,更大范围的抗体检测是否有意义,又是否可行呢?

实际上,我们在去年已经进行过较大范围的抗体检测。

2021 年 3 月 19 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项在武汉开展的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通过抽样的方法,对 9542 名居民进行核酸、血清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和随访。

结果显示,人群抗 N 蛋白抗体阳性率为 6.9%。而这些阳性者中,只有 40% 产生了中和抗体,仅占武汉人群的 2.7%。

2020 年底,中国 CDC 也在全国范围进行过一次新冠血清抗体的检测,共抽样选取 3.4 万余人。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的社区人群新冠抗体阳性率 4.43%,湖北武汉外市州的人群抗体阳性率 0.44%,而湖北之外六省份的 1.2 万余人中仅检测到 2 例抗体阳性,阳性率极低。

当时做过的抗体检测,和现在讨论的抗体检测,又有何不同?

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信息是:疫苗接种。

在大范围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之前,抽样抗体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水平。

而如今,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经超过 23 亿。如果在这时进行同等范围和同样检测方法的中和抗体检测,得到的结果将反映人群在接种疫苗后的免疫状态。

我们已经知道,新冠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疫苗产生的抗体下降的速度有多快?目前的抗体水平是否足以对抗病毒感染?最早接种的人群抗体水平如何?接种了第三针抗体水平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同疫苗的抗体水平下降速率有何差别?……

掌握人群免疫状态,无疑对免疫策略和疫苗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全民核酸一样推广全民中和抗体检测呢?

最主要的限速环节在于技术。

我们已经聊过,如果想要准确反映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需要检测人体的中和抗体水平。但是,中和抗体检测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此外,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检测中和抗体需要抽取静脉血。虽然这在临床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操作,但放到大规模检测、全民检测的场景里,却远比核酸检测的咽拭子复杂得多。



如果全民抗体检测很难实现,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替代方案?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研究在小范围人群内展开,或是采用抽样方法对中和抗体水平进行监测。

2021 年 7 月 28 日,以色列在 NEJM 上线一项研究,对 1497 名完全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中发生的 39 例突破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发生突破性感染的群体,在感染前后的中和抗体水平,只有未感染群体的 1/3。

图源:参考资料 1

11 月 10 日,国药中生首次披露了灭活疫苗加强针后的中和抗体数据。结果显示,在完成两针接种后的 7 个月时,中和抗体水平出现明显下滑。不过,接种第三针后的结果显示,中和抗体被激发到了更高的水平。

图源:参考资料 2

同理,我们也可以对高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出入境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等,进行持续的抗体水平监测;也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进行抽样。通过小样本量的结果来反映大范围人群的情况,及时发现能逃逸疫苗保护效果的病毒突变株,以此来指导后续的免疫接种。

致谢:本文经 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 汪曦 专业审核

感谢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 庄时利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瀚 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Bergwerk M, Gonen T, Lustig Y, et al. Covid-19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in vaccinated health care worker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385(16): 1474-1484.

[2]Potent antibody immunity to SARS-CoV-2 variants elicited by a third dose of inactivated vaccine.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11.10.468037


来源: 丁香园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