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若干种新冠病毒疫苗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其中许多都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疫苗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主要依靠的是产生高活性的中和抗体,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内有效的中和抗体大部分针对的免疫表位均位于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上,尤其集中在识别ACE2的受体结合域(RBD)的相关上。因此,测试人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含量的评估,成为评价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 目前证据提示,抗体在6个月以上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达到世卫生组织规定要求。 目前新冠病毒发现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对于新冠灭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也仍在持续观察中。目前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可以达到至少半年以上。 为了解新冠疫苗效果评价,中和抗体检测这个概念闯入人们视线。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水平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对其效价的测定就成为新型冠状病毒免疫预防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后病毒中和抗体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作为一个评价免疫效果的可靠指标。 在病毒学上,中和抗体(Nautralizing Antibody )首先是抗体,它在抗体这个层面上和普通抗体的概念重合,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淋巴细胞分化的浆细胞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中和抗体显然还应该有专门针对“中和”的更进一层的含义,这里的中和是指该抗体能和病毒结合,进而阻断病毒感染。 这种阻断能力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1.阻断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2.阻断病毒侵入细胞;3.阻断病毒在细胞内脱衣壳。目前对于这种阻断的机制还不明确,但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导致的空间位阻效应阻断了感染。 SARS-CoV-2主要依靠病毒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1 RBD)与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而侵染细胞,人体免疫系统被病毒或疫苗刺激后产生的特定抗体(主要是抗-RBD)能与病毒的S1 RBD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途径,这类特定抗体就是中和抗体。 re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