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免疫学方法 可直接用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不必依赖菌株的培养分离。 1. CD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检测:GDH为CD细胞壁表面抗原性蛋白,此法阴性预测值高,敏感度约为85%,并与菌株类型有关。但GDH也可存在于无毒性CD和某些其他细菌中,故适合做初筛指标。 2. 毒素A、B检测:目前应用较广的是毒素A和(或)毒素B快速检测,操作简单,特异度高,能区分产毒株和不产毒株。但敏感度不如培养法,假阴性率高,且不能得到菌株用于进一步研究。检测敏感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样本转运贮存过程中毒素蛋白的降解、毒素在肠道内的聚合作用和目标蛋白的遗传多样性。首次检测若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CDAD,则要再次检测,并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加以确认。 五、分子生物学方法 1.普通PCR:厌氧培养得到菌株后检测毒素A和B的编码基因(tcdA和tcdB)以及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和tcdC片段缺失情况,编码基因检测可预测产毒性CD的存在 及其产毒能力强弱。 2.实时荧光定量PCR:它以毒素B基因的一段保守区域为靶点设计引物,通过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实现tcdA和tcdB的检测。该方法特异度好、敏感度高、检测时间短,可替代大便培养,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筛查,特别是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3.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针对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高 活性的链置换DNA聚合酶(BstDNA聚合酶)进行恒温(63~67 ℃)扩增,特点是等温条件下即可高效、快速地扩增靶序列。操作方便,在1h内可得出结果。 4.结合Allglo探针技术的多重荧光定量PCR:针对CD tcdA和tcdB基因设计引物和相应的Allglo探针,优化PCR扩增体系,可准确、特异地同时检测CD tcdA和tcdB基因,菌体的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 不同的PCR方法是否等效有待进行全面评估。高比例的无症状携带者以及腹泻原因的复杂化,导致PCR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另外PCR方法也不能用于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判断。 六、基因分型 CD基因分型对了解CDAD的溯源、菌群结构和流行菌株谱系变化有重要作用。方法包括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clectrophoresis, PFGE)、PCR核糖体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f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其中PFGE应用较多,通常作为细菌分型的金标准;PCR核糖体分型条件要求低,操作方便。但二者都需要参考菌株,且无法进行实验室间的比较。MLST是利用管家基因设计引物,得出每个菌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值,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无需参考菌株,可建立公共数据库进行实验室之间比较,用于细菌群体遗传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