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业新 原上海市江湾医院检验科主任 二级乙等医院通常是不被大专院校选定为教学(实习)医院的,2000年以前,江湾医院没有实习生,曾经是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鲜为人知。 2000年秋天,为了缓解检验科“人手不足”,我通过虹口区中心医院检验科范桂林主任牵线,联系到蚌埠医学院检验系主任,经考察,江湾医院检验科的软硬件均符合检验专业实习要求,并经医务科主任协调,江湾医院“始有”检验专业实习生,以后医院逐渐接收护理、临床等专业实习生。 几年后,为了我们科室的职工能在自己医院完成在职大专实习,我又联系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现上海健康医学院)检验系,负责安排学生实习的张菊萍老师实地考察后,也将江湾医院检验科列为他们大、中专学生的见习、实习单位。 其实,江湾医院建院时,就是第二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 这要从江湾医院的创建说起。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上海市的江湾区与新市区合并为江湾区,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江湾镇北面的甘家花园旧址建立一所“江湾医院”。 医院的行政领导归市卫生局,江湾区卫生科科长鞠洛夫为首任院长,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后来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王士成任副院长,并签订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江湾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关于发展上海市江湾医院为教学医院的议定书”。 1953年9月上海市卫生局以“沪卫医院发字第1283号报告”,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核准,于1953年9月12日举行剪彩仪式,14日正式应诊。 (图源:微信公众号「发现上海」) 建院初期,上海市卫生局“派来了外科医师梅晋良、内科医师郭全伦、眼科医师邓影连、五官科医师张钟祥等医务人员”,“包括第二军医大学派来的医务人员共129人。”(《宝山卫生史话》,1990年,政协上海市宝山区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卫生局合编)。 建院伊始,除了上海市卫生局派来的沪上名医梅晋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同济医院(长征医院前身)、四一一医院等教学医院的医务、技术人员,还有不少长海医院的现役军医参与到日常诊疗工作当中,其中就有后来攻克肝脏手术禁区的吴孟超院士、张晓华教授,他们同时也是军医大学实习生的带教老师。 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的吕燕群教员(那时候第二军医大学称某某教员,第七军医大学称某某老师,称呼某某教授则是近些年的事了)曾跟我说过:“我那时候(指1950年代——笔者注)在你们医院上过班的”。 1996年,为了应对上级的检验质量检查,需要找到姜片虫卵等寄生虫卵标本,在科里进行培训,我通过时任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副主任计策(我的同学),找到大学某教研室主任。 主任见到我激动地说:“1950年代我在你们那里上过班的,跟你们医院很多老师都熟悉,现在我这里寄生虫卵标本不多,我用兔子制作一套,你过一段时间来取。”因为“在你们医院上过班”的这层关系,我获得了当时罕见的液体保存的15种寄生虫卵标本。 由于长海医院来的带教老师,实际参与到医院的日常诊疗、早晚查房与各类手术中,江湾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尤佳,复旦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也将这里作为教职员工的“公费医疗”指定单位之一。 江湾医院开展普外、骨科、妇科、眼、耳鼻喉等各种手术,以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科目以及临床病例完整性。 化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除了三大常规、生化检验,也开展了血清学检验(那时候还没有免疫学检验的概念)、微生物检验(那时候叫细菌培养)、临床采供血等,不仅满足临床需求,更主要的是,整个实习过程中包含了2周时间的化验(实验室)实习,化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也要符合教学要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江湾医院作为第二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持续到1960年代中期,按下暂停键。 1969年,三所军医大学“换防”,重庆的第七军医大学替代第二军医大学的地理位置。为贯彻“七二一指示”,1970年第七军医大学在上海恢复办学。 1973年,江湾医院迎来第七军医大学在上海的首届临床医学实习生。依传统,长海医院的临床医生作为带教老师,随同实习生进驻江湾医院,带教老师中不乏长海医院各临床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1975年,再次换防,第二军医大学回到上海,继续安排实习生到江湾医院,为解决实习学生的住宿,第二军医大学出资,在江湾医院西南角锅炉房西侧的空地上,建了一排砖木结构的单层建筑,专供实习生住宿。 军医大学的实习同学,十分珍惜在化验室的2周实习时间。他们认真学习三大常规的实验操作,除了认知、熟悉尿液、粪便标本中各种病理性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全面了解生化、血清学、细菌培养等实验过程,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厌其烦地在血球计数板的小格子里,“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血球计数板 虽然只有2周时间,实习同学不仅了解了主修课程《诊断学》中的实验室检验,也与化验室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截至1980年代初,来江湾医院实习的军医大学实习生,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有实习期一年的也有半年的,有第七军医大学的、第二军医大学的,有陆军也有海军,有陆地上的,也有来自潜艇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谦虚好学,尊敬老师。他们活泼开朗、能歌善舞,与医院的老师、职工“军民鱼水情”,业余时间参加医院的节日庆典活动,不仅有表演唱、小合唱,更有第七军医大学唐军兴同学的独唱——带有湖南口音的《浏阳河》,给医院职工带来一种“正宗原唱”的音乐感受,赢得满堂彩。 唐军兴是开国上将唐亮的女儿。唐亮,1930年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南京军区政委,时任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如此高级干部的女儿,举手投足间,看不到娇奢之气,与常人别无二致。 其实这些来自军医大学的实习同学中,不乏高干子弟、高级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特种兵,这其中就有时任南京军区司令丁盛的女儿丁涛,开国上将许世友司令员的保健医生,同学们称他“军座”。他们的特殊身份或家庭背景不为医院职工所知,他们不分昼夜跟随老师参加手术,早查房、晚查房,书写病史。 2周的化验室实习,时间太短,他们利用晚间业余时间,到化验室反复练习基本操作。他们一丝不苟、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以及军地带教老师们的共同带教,打下了日后取得成就的扎实基础。 眼科医生张小甜回忆: “张晓华教授在我们医院做过临床带教”。 “每一期实习生都有2周时间在眼科实习,这些实习生我都带教过,我还为一位浙江籍的学生做过一个小手术”。 “其中有一届实习同学,在医院春节联欢会上表演的新疆舞,记忆犹新”。 “多年以后,在一档电视专访节目中,看到一位1983年的实习生廖晓辉,已是长征医院的副院长,著名的感染病学专家。” 实习生张立,毕业后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先后从事普内科,血液内科,老年病科工作,后专攻消化内科,现任干部消化科主任,曾被评为军区保健先进个人。 实习生唐军兴,毕业后也一直在军内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在《医疗装备》《微循环杂志》《中国老年医学》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军阶至少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在大阅兵后的游行队伍中,作为开国上将的后代,出现在“致敬方队”中。 第七军医大学实习生与江湾医院带教老师(前排左1张立;后排左2作者;后排右2唐军兴) “致敬方队” 右二:唐军兴 1990年,第二军医大学意欲恢复向江湾医院派实习生,委托时任长海医院医教部主任曾焕桐通过我(正在长海医院血液科进修)向江湾医院传递信息,并提及曾出资建造学生宿舍一事。由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此意向被否决。 “江湾医院”“军医大学”“教学医院”“临床实习”这些文字的组合体,已经成为历史,它们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符号。但是,一丝不苟的实习生,敬业的带教老师,是永恒的。 临床医学生的实习内容包含基础检验技术,了解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实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有益的,也是值得商榷的。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