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血常规五分类和六分类的区别

归去来兮 2021-3-10 12:00 AM 3158人围观 技术


作者:林嘉晖

工作单位:福清市医院

血常规作为三大常规之一,是每个检验科室的必备项目。但是由于各个医院所使用的仪器型号不同,导致报告参数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医院的血常规后面会附带五分类和六分类的标签。那么,关于五分类和六分类你了解多少呢。


血常规从最初的三分群五分类到如今的六分类,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对白细胞的检测能力上。最初的三分群主要是依据白细胞直方图,将其简单的分为三类。35~95fl定义为小细胞群(成熟淋巴细胞);160~450fl定义为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及两者中间的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和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五分类血球仪主要依赖电学、光学以及荧光染色技术,进一步的对白细胞进行细化。

经过稀释染色等处理的单个白细胞在鞘液的包裹下,快速的通过检测区。检测区配备有激光束,这些激光束打在白细胞上发生了光散射现象。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体积、密度等性质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角度的反射光。通过对这些反射光的研究处理,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白细胞的相关信息。所以五分类可以将白细胞区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六分类血常规是在五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未成熟粒细胞以及有核红细胞的相关检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20年发表的《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中指出,未成熟粒细胞主要是指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粒细胞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但是,在机体严重感染、急性溶血或者中毒等情况下,常常会发生核左移的现象。此时,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升高,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等幼稚粒细胞。诸多的研究表明,未成熟粒细胞与血液系统的疾病关系密切。例如,在类白血病反应中,外周血中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并有未成熟粒细胞的出现。


有核红细胞是未脱核的红细胞,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中(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除外)。有核红细胞可以分为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一种病理状态,例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当然,不管科技如何进步,是五分类还是六分类,甚至“七分类八分类”,我们检验人员还是不能落下我们人工镜检的基本功。机器会失灵会失控,但是属于我们的血细胞知识却是会陪伴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检验之声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检验之声 | 作者:林嘉晖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