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俞彤 单位 | 唐山弘慈医院 2020年8月4日,我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疫情推迟了半年的进修学习终于可以正常进行了。 在这半年里,我不仅体验了北大医院的进修生活,感受到了这里医生的高超的水平和操作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待患者和蔼友善的态度,同时也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检验人,应该为患者的康复,为医院的未来,为自己热爱的分子生物全力以赴。 我在这半年的时间,学习了北大医院现开展的各项分子生物检验项目。包括移植实验室的:与肾移植相关的淋巴毒实验、HLA分型、PRA检测、BKV/JCV检测;指导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与卵巢癌、乳腺癌发生相关的BRCA1/2基因突变检测以及外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13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各项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学检测。 在学习新项目的同时,由于疫情原因,我有时还需要进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一天的工作下来,真是一言难尽的疲惫,但是心里却是满足和充实。“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自己!” 下面是我这半年的学习心得。 pcr实验相信大家都做过,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但是我们真的懂pcr吗?就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理想状况下,反应会一直进行下去吗?如果会,那要怎么控制反应扩增产物就是目的序列呢? 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但是仔细思考起来却又不是非常明白的问题,暴露了知识体系的不完整,以为自己会了懂了,其实细节上还差得远。通过全面的学习和思考,我更多的掌握了这项技术。在进修期间,还参与处理了一次pcr实验室的污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高通量测序作为近年来发展非常快速的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北大医院检测的BRCA1/2基因是发展成熟的乳腺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以该检测为学习起点,我学习了二代测序的基本原理。 不过由于检测流程和方法原理复杂,仅仅学到一些皮毛,越了解越觉得测序技术的神奇,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会以此次进修为起点,不断努力。 非常荣幸参加了第二届检验医学焦点论坛暨2020北京检验医学学术年会,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使我受益匪浅。我着重听的是基因检测与各相关诊断论坛,包括与肿瘤,与遗传疾病,与感染性疾病以及基因检测质量管理。虽然有很多知识和前沿的研究对我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听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医院检验科非常重视进修工作,每周三或周四都会有科室资深老师进行住院医培训,所讲内容从检验项目方法学到临床诊断,从标本采集质量到实验室安全,每次虽然只是短短一两个小时,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查看患者病历,带教老师一有时间就会带我们由检验结果入手,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案,并为我们讲解优秀病历的思路。 非常幸运能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到这些知识,并且收获了一本由华西医院的王兰兰教授编著的《医学检验项目选择与临床应用》,这本书将临床思维与实验室检查完美结合起来,对检验科培养临床思维和培养检验医师有很大帮助。 老师说,参加15189体系认证不是目的,与更优秀的实验室站在同一平台上交流才是。 北大实验室很早就通过了认证,并且每年都进行自审和复审。我想,这样优秀的实验室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我通过学习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文件,基本上掌握了15189体系的框架,参加分子实验室内审,了解实施流程。为今后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结合我院检验科的现状和要求,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将仪器,试剂,危险品,耗材等责任到人,每个人能都参与到检验科的日常管理中,既分担了工作强度,也可以分工明确。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符合ISO15189的要求。 2.质控工作人人参与,每个人都应能熟练掌握指控失控的分析及处理流程。有利于人才技术的培养。 3.可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增加分子生物的检验项目。比如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检测(PCR法),华法林代谢相关基因检测(PCR法),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PCR法),可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 4.增强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进修我发现,临床思维与检验思维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争论并没有谁对谁错,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只有加强我们的临床思维,倾听临床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临床服务。 在进修期间,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人文气息,感受到了医疗团队的高度凝聚力,工作氛围让人舒心。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也非常感谢检验科各位老师在我进修期间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我将会带上沉甸甸的收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相信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必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