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症状。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等的增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乳头瘤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1)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2)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3)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相关。(4)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53、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相关。生物学活性: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皮肤型的HPV人群感染率非常普遍,如常见的寻常疣、趾疣、扁平疣等,无法得到具体的感染率,比较引起注意到是高危型的HPV感染和外生殖器的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疣和宫颈癌,据统计在全球的性病中,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占15-20%。关于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的流行情况,据2003-2004年来自美国的国家健康和营养研究课题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4-59岁的HPV总感染率为26.8%,所以HPV感染在女性造成的负担超出之前的估计。我国的HPV 感染的流行病学筛查未见大样本的报告,但是由HPV感染造成的性病中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在迅速上升,估计发病率应该是性病中最多的,因为存在大量的漏报和不报。我国每年约有13.15万新发现的宫颈癌,报告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加趋势,且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3、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4、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米粒大小的丘疹,表面角化明显,粗糙不平、顶端刺状,质地坚硬,皮损可单个,也可多个,可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多发生在手、足等甲周疣:发生在指、趾甲周围,表现为甲下增厚、角化。跖疣:发生在足跖部位,皮损表面因受压可见出血点和黑点。扁平疣:多发生在面部,躯干部位也常见,多为2-5mm大小的扁平丘疹,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圆形或类圆形,偶因瘙痒而搔抓形成自身接种,或沿皮肤损伤表面种植。(1) 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包括三种状态:典型表现、亚临床感染、潜伏感染。(a)典型表现:肉眼可见的典型皮损:形态上为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b)亚临床表现:肉眼不易辨认,借助放大镜、醋白试验才能观察到,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测有典型HPV的病理改变;(c)潜伏感染:HPV进入皮肤黏膜的细胞内,不引起任何临床表现和组织细胞学的异常,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杂交等可在皮肤黏膜的细胞中检测出。易发部位:女性外阴、阴道、宫颈和肛门周围、肛管内、尿道口;男性的外阴、阴茎、睾丸表面、尿道口、肛门周围、肛管内等。(2)特殊部位:口腔粘膜表面的疣状损害、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等。有资料表明皮肤的鲍温病、基底细胞癌、帕哲病、鳞状细胞癌等上皮肿瘤也与此类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肛门肛管癌、扁桃体癌、口腔癌、喉癌、鼻腔内癌、食道癌等。30岁以上女性采用细胞学(TCT)联合HPV(高危型)进行筛查。TCT检查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所以TCT技术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最先进的技术。(1)检查前48小时禁止性生活,避免阴道冲洗及上药。(3)充分暴露宫颈,将扫帚状采样器的毛刷中央部分轻轻插入宫颈口,按同一方向旋转5-10周(切忌来回转动)。(4)阴道不规则流血者,用无菌棉棒轻轻拭净出血,再取材。(5)白带过多者,用无菌棉棒轻轻拭净粘液,再取材。(6)将毛刷置于装有保存液的专用瓶内,漂洗扫帚状采样器。上下反复地将扫帚状采样器推入瓶底,迫使刷毛全部分散开来,共10次;最后,在溶液中快速地转动扫帚状采样器以进一步的将细胞样本保存下来,拧紧瓶盖。(7)在标本瓶的标签上清楚填写受检者的姓名、年龄,并和申请单核对无误。高度的阴性预测值,与细胞学检测联合可安全的将子宫颈癌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分离子宫颈癌患病高危人群,合理指导阴道镜的使用,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