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只知道乙肝“两对半”?你就out啦!

归去来兮 2020-11-30 02:33 PM 1390人围观 技术


感染性疾病筛查项目,乙肝两对半检查必不可少。但关于乙肝两对半,除了“大三阳”、“小三阳”,你还了解哪些呢?下面来深入了解一下乙肝病毒吧!



(部分内容涉及专业领域,请各位读者挑选感兴趣的阅读哦~)


乙肝病毒是什么样的?



乙型肝炎病毒英文缩写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是具包膜的部分双链环状DNA病毒。如图:


 


完整乙肝病毒称为Dana颗粒,组分由外而内为:脂膜和镶嵌其中的表面蛋白(HBsAg)组成的外层、中间二十面体的核衣壳,内部由病毒核心蛋白(HBcAg)包被,内部部分双链DNA、HBeAg及DNA聚合酶。  


 



目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病学和传播是什么样的?



据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非洲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占68%。我国依然是肝炎大国,HBV感染率约5-6%,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


HBV主要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急性乙肝病毒后,90%围产期新生儿、25-30%婴幼儿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但成人慢性化发生率较低,约5-10%。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化前,HBV以母婴传播为主,占30-50%,多发生在围产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乙肝病毒是如何分型的?



HBV抗原变异的自然发生是由于病毒基因具有异质性,当基因组差异序列达到整体8%甚至更高时,就构成了不同病毒基因型,根据这种多样的基因差异,可将病毒分为至少9种不同基因型,即A~I基因型。我国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B型和C型HBV感染者的母婴传播发生率高于其他基因型,B型患者更容易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C型与较早进展为HCC(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应答有关,所以针对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乙肝相关血清学标志物



乙肝相关血清学标志物都是怎么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HBV通过结合肝细胞膜上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NTCP)受体进入肝细胞。脱去包膜、衣壳后,部分双链环状DNA进入肝细胞核,在宿主聚合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 为模板延长正链,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宿主RNA聚合酶作用下,cccDNA转录成4条不同长短的mRNA。


其中最长mRNA主要负责基因组的复制(即pgRNA)以及编码前C、C(HBcAg)、聚合酶蛋白的翻译;次长区编码前S1、S2、S蛋白,包括大(前S1、前S2 及S)、中(前S2 及S)、小(S) 3 种包膜蛋白;第三种编码前S2、S蛋白;最短的编码X蛋白,主要作用为反式转录激活。


HBsAg外膜蛋白主要由小S蛋白组成,其次是中、大蛋白,HBsAg的合成在HBV病毒体装配过程中是富余的,剩余的HBsAg被释放入血,其中形成的球状、管状颗粒能被临床试剂检测到。同时HBV的S基因与肝细胞染色体DNA整合,可由宿主DNA制造出HBsAg蛋白。HBcAg是由HBV C基因编码,pgRNA翻译的多肽。在C基因区内前C区,存在HBeAg翻译的起始密码子。HBeAg与HBcAg起始密码子不同,具有不同抗原性。HBeAg前29个氨基酸残基由前C区编码,此部分HBeAg可引导蛋白质进入宿主细胞内质网,在内质网内,这种导向被蛋白裂开,HBeAg便从宿主细胞内释放入血。血液中HBeAg可以可溶性蛋白质形式存在,也可以与血浆白蛋白、a1-抗胰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结合。HBeAg可作为完整病毒体存在的可靠指标。


人体感染HBV病毒后,在人体血液内形成可检测标志物形成先后顺序一般依次为,HBV-DNA,HBsAg和HBeAg、HBcAb-IgM及总HBcAb。随着机体免疫或者治疗有效,HBeAg及HBsAg可先后消失,发生血清学转换,形成HBeAb及HBsAb。





临床诊断中是按大三阳、小三阳诊断吗?



临床根据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影像学、病理学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诊断:


1、慢性HBV携带状态又称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

2、HBeAg阳性CHB(慢性乙型肝炎)。

3、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又称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

4、HBeAg阴性CHB。

5、隐匿性HBV感染。

6、乙型肝炎肝硬化。




临床诊断中根据HBeAg、HBsAg、以及肝脏是否有炎症反应区分诊断,而传统所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只是根据HBsAg、HBeAg、HBcAb情况进行区分,两种说法有区别也有联系。而隐匿性HBV感染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


在OBI(隐匿性HBV感染)患者中,80%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称为血清阳性OBI;但有1-20%的OBI患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故称为血清阴性OBI。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种可能是显性(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后HBsAg消失,通常其血清或肝组织HBV DNA水平很低,无明显肝组织损伤;另一种是HBV S区基因变异,导致HBsAg不能被现有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到,其血清HBV DNA水平通常较高,可能伴有明显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大三阳传染,小三阳传染吗?



HBV感染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大三阳患者绝大多数情况下HBV DNA为阳性,且定量水平较高,具有较高传染性,而且多数情况下HBV DNA含量与HBsAg滴度具有正相关性,只有少数治疗后患者HBeAg(+)滴度较低,血清内HBV DNA检测低于检测下限,此部分患者传染性相对较低。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差异较大,部分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仍较高,具有较高传染性,而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尤其是治疗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低于检测下限,此部分患者传染性相对较低。

     

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和医疗活动中,积极检测HBV感染标志物,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



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都有哪些临床价值?



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治疗过程中HBsAg滴度下降预示患者治疗有效,血清学反应良好,一般以HBsAg<1500IU/ml作为患者是否入组干扰素治疗指征,当HBsAg<200IU/ml,往往预示患者有HBsAg血清学转换可能。


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基线抗-HBc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和NAs(核苷类似物)治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基线抗-HBc水平越高,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可能性越大。


cccDNA是HBV持续感染的原因,可在感染患者肝脏内持续存在,亦为评估HBV完全治愈标志物。HBeAg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与肝内cccDNA具有良好相关性。


外周血HBsAg<1000IU/ml,伴随HBV-DNA<2000IU/ml,多提示非活动状态;对于HBeAg阴性CHB患者,HBV-DNA水平较低但HBsAg水平较高,预示肝癌发生风险较高。


目前应用较少标志物为HBV-R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但都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血清HBV-RNA水平可预测NAs治疗停药后复发风险;HBcrAg在CHB自然史不同时期表达水平不同,与肝内cccDNA具有良好相关性,相较于HBsAg定量,外周血HBcrAg水平能更好反应肝组织内cccDNA水平,且不受HBeAg水平影响。但由于试剂及检测能力限制,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来源: 德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 作者:王登朝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