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检验人,静脉采血时这几点你都做到了吗?

归去来兮 2020-8-31 02:21 PM 1503人围观 技术


静脉采血可谓是临床护士与检验人员的家常便饭,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凡是护士或者我们检验人员就应该会熟练操作。看似简单的采血操作,也存在着需要操作者关注的要点,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1

采血管,你检查过了吗?


众所周知,医院内的采血时间较为集中。忙碌的工作中,采血者常常是核对完化验单,顺手就从试管架子上拿出来若干个采血管就用,而忽略了采血管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须知,有的采血管上也会有裂痕,还有的采血管上标签不完整,有的只有一个标签……如果忽视了采血管上的这些细节,微小的裂痕会让真空管没有负压,给操作带来麻烦。再换一个试管第一是浪费时间,第二是让病人反感不信任,对我们的工作质量产生怀疑。

同样,如果采集管上只有一个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则不利于操作者进行核对。




2

是否询问病人是否禁食水?


早上一个病人来窗口采血,从窗口递过来一张化验单,是肝功能申请单。

除了肝功以外,空腹血糖、肾功、血脂还有血粘度也都需要严格禁实水12~14小时。

于是同事询问是否禁食水?病人回答说没有。但是同事观察到病人面部明显的潮红,呼吸急促,于是她再次严肃询问病人。

病人红着脸说他大清早喝了酒,并吃了早饭,因为怕麻烦才慌称已禁食水。于是护士告知病人妥善保管化验单和收据,在保证禁食水的情况下再来采血。

该病人也对同事这种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给予了表扬,称赞其为认真负责的好医生。



3

采血时,你的止血带用的规范吗?


临床工作中,止血带可以说是护士扎点滴的必备利器。静脉输液时扎上止血带,血管更充盈,更容易看见回血,松止血带——固定针头——调节输液器……临床护士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采血呢?很多人扎上止血带后,却不愿意马上松止血带,因为有时松开止血带后,血流会不通畅。

之前,看过一篇同行的文章,他在文章里明确的指出,血管充盈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以后,进针看见少量的回血,接上采血管后,血流不通畅可以适当调节针头。

当然血管不充盈的情况下,应该扎上止血带,但是进针后采血量达到1毫升左右应该给予松开止血带。

如果不解开止血带,会增加病人的痛苦;止血带扎得太紧,会使动脉血流阻断,易形成血栓;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如果扎止血带时间过长,可以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淤血;止血带扎束时间过长,检验结果可产生偏差。

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误诊。


4

正确的止血带使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尽量缩短扎紧的时间  
  
抽血进针后,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2.特殊项目要注意   

血脂项目、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3.重新采血尽量在对侧   

需要重新采血时,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应当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

4.采血时,你还敢“啪啪啪”么?

采集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会习惯性的“啪啪啪”地拍打血管。静脉采血中,如果“啪啪啪”地拍打血管,不仅仅会加剧病人的疼痛,还容易引发溶血现象。因此,遇上血管不好的病人,我们可以扎上止血带,用食指进行触摸,有时候血管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触摸后手感明显,弹性特别好;

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揉搓,有时候因为天气寒冷,血管会出现收缩现象,经过揉搓以后,有的血管就会暴露的很明显。

5.你采集的血量正好吗?

很多护士或检验人员觉得多采血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少采会麻烦,其实这样做很不可取。因为有的病人特别看重自己的血液,总是觉得要吃很多的补品才能补充回来。

所以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楚病人需要采集的血量。如果病人本身就是贫血的病人,会因为你多采血而引发纠纷。

6.有抗凝剂的试管你轻摇了吗?

有抗凝剂的试管,如紫头、蓝头、黑头、绿头试管,一定要注意采完血后要充分混匀,以避免发生溶血。

7.静脉采血如何攥拳?

临床上普遍的做法是:扎上止血带,嘱病人握拳,遇到血流缓慢时还会让病人重复松拳、握拳动作。

那么,静脉采血如何攥拳?是否要求病人攥拳并保持这一动作直到采血结束呢?

这一问题有关指南并没有形成一致性共识。但有研究表明:采血前反复的攥拳,并在采血期间维持这一动作会引起一些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肌肉收缩或者溶血或者两种原因都存在。

为保证临床生化指标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静脉采集诊断性血液标本时,应该避免攥拳这一动作。

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出:避免紧握拳头或多次松开和紧握拳头,以避免假性高钾血症。


THE END


来源: 正保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考试、护理时间
我有话说......